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

您的位置: 首页 >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伟大在哪里

来源:周根保 日期:2024-11-02

卷首语

 

  毛泽东主席为什么坚持在军旗图案“加‘八一’二”?[1]

  毛泽东主席为什么称昌起义是大政治”?

  在“文化大革命”一片反对声中,毛为什么坚持“八一建军节不能改……”[2]

  学20178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人民解军建军90年大会的讲话,茅塞顿开。

  习近平书记庄重指出:19278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武装反抗反动的大幕。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革命史的一个伟大事,也是中民族发展的一个伟大事件。[3]

  下面,三个维读这“三个伟”的深刻内涵。

 

一,南昌起义是正改变中民族命运的“笫一枪”

 

  195410月18日,毛泽东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讲话中,曾把中近代军队建设分为三个段,就是清末军、黄军和后来的解放军。[4]

深入研读历史,我们发现:

在中国百年近代史中,以南昌起的三声“第一枪”,深刻改写了中国近代史的轨迹,改变了我国近代国防和军队的建设。

回顾这三声“第一枪”的历史,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深情追溯,更是绘制了一幅打造世界一流军队的壮丽画卷。它映射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前景

  这三声“第一枪”,宛若一部沉甸甸历史巨著。

         这部巨著

  深到,这是一次信仰的礼,斗志的励,动力的催生,血性的提

 

三声“第一枪”,是如何改变中现代军队、现代防的命运的?

 

第一,18396月3日25日,林则徐“虎销烟”壮举,打响了近代史反帝斗争的“第一枪”。

  西方列强侵华,是从鸦片战争开始。

  1839年,林则徐奉命赴广州开始禁烟活动,用34天,缴获英国鸦片2376254斤,全部集中虎门销毁。

  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八块浮雕,第一块是“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事件,表明中国人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它不仅对中华民族反帝斗争产生巨大影响,也对当年以英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产生了巨大震撼。

  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笫一枪”。

  但由此而引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却把中国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坑……

  让我们踏入清朝末年那段遭受列强宰割的苦难岁月……

  自诩为天朝的晚清时代,犹如一件精美绝伦的花瓶,英“一声枪响”,便使之破碎一地……

  人借虎销烟,了为期两年之久的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72日,英舰抵达厦与守生炮击,退去。

        76,英军再向定海城进攻,守军望溃逃……

  定海失陷,江浙报警,引起清廷极大震动……

  英国海军的炮舰轰开了中国的门户,战争的硝烟弥漫在沿海城市。清军由于武器落后、战术陈旧,无法与装备精良的英军抗衡。

  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的惨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并开放多个通商口岸,支付巨额赔款。

  英国的侵华恶行,引得美国、法国诸国纷纷效仿……

        1856年至1860年,英、法在俄、支持下,联合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又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又夺走大批银;

  又割走大领土……

 

  中日甲午战争,更是深深刺痛了中心灵

      1884年,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

  全……

 

  八联军侵史,更的历史

      18608,英法联军一万八人,先攻占了天

      9,英联军8000人,进犯北京。

  清军3万人,在北京八里桥附近,联军展开战。

  清军是骑兵、兵,拿着冷兵,和一具有先进装备的军队战。

  结果,3万清军亡过半,英军死2人,伤29人。军死3人,伤18人。

  这是一场令人叹息的战斗……

  八联军在北京的暴行,更令人

  在北京城,法军路遇一人,竟用机枪把人群逼进一个死胡,连续扫射十五分钟,不留一人。

  英人记载说“北成了真正的坟场,到处都是死人,无人掩埋他们,任凭野狗去啃食躺着的尸体。

  北京沦陷后,八联军统帅竞公开特许士兵抢劫三天,皇和颐和贵文物,空前劫;

  法人还野蛮地烧圆明园,抢走了我海量珠宝……

  此间,美国强签了中美望厦条约》,掠夺了中大量……

  俄逼着中签订了各种平等条约,巧夺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更值得一提的是,奥匈帝,入侵中人数不到400,也迫清政府让了天……

  这血淋淋史实,深刻地说明了一个的真理:

 

落后就要挨打。

 

  八联军武装领北京,居民口还要分别悬挂领军的旗。

  冷酷的事,把一个题摆到

  中是不是要灭亡了?

 

  鸦片战争不仅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也暴露了中国在科技、军事、国防上的落后。

 

  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沉痛的一课,催生了一批中国人的觉醒。

  他们深刻意识到,唯有改革,唯有借鉴西方的科学技术,方能使国家走向繁荣,民族实现复兴。

  这场战争成了中国队近代化进程的一个催化剂

  尽管这个过程充满了艰难和曲折。

 

  正是西方的坚船利炮,将沉睡了数千年的东方巨狮从梦境中唤醒……

 

  清政府岌岌可危时,袁世凯等军看到腐败不堪用,1895年始,在天津站练兵,建陆军,按照德本的典章制度、战术编制和训练。新军的影响,很扩展南方……

  毛对小站练兵很高评价,认这种建立新军的举动,标志着中近代的开端。[5]

  新军最后成了埋葬封建朝的掘人,这是历史展的必然。

  这是后话。

 

  此刻,中迫切需要新的想引领民族救亡;

  此,中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量。

 

  也正在此际,代表着我国先进社会力量、孙中山领导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逐步登上中国政治的历史舞台……

  尤其是先进的知识分子和爱人士,认识到唯有变革,才能救救民。

  特别是随着新军实力的壮大,它们亦逐步转变成了封建体制的破坏者……

  新军中不少士兵与军官接触到了西方的先进理念,对清廷的腐败与无能感到愤慨。他们开始深思国家的未来走向,热切盼望改革。

  新军的崛起,改变了旧军队貌,随着新军入西方先进军事论和技术,标志着中军队现代进程的初启动。

  新军力量的壮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历史昭示,当年虎催生出的清新军,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党携手,迅速地迎来了终结千年封建统治的一声“第一枪”……

 

第二,在1911年10月10日,由孙中山引领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联合新军,在武汉打响了反封建朝的“第一枪”。

这一,终结了数千载的封建帝,引领了华夏大地上封建王朝向现代国家转型的端。

 

  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把推翻清政府作为直接标。

  中封建社会有头,就是皇

  一旦把这个头砍掉,整个旧秩序就乱了套。

  历史表明,辛革命仅推翻了清朝腐败统治,还在中首次引入民主共和的念。

 

      19111010深夜,受民主革命势影响的武昌起义新军,一声枪响,不仅吓跑了两总督,也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朝。

  在几年的史长河里,那一声枪响,犹如穿越古今的霹雳,象征着旧时代的落幕与新时代的曙光。

         192111日,孙中山在南京建立起第一共和,第一次开创了全意义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在辛革命胜利后,袁世凯利用自己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力,迫使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自己则在1921215,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的篡权行为,不仅使得辛亥革命的民主理想未能实现,还导致了民国初年的政治混乱和军阀割据的局面。

  但历史阶段为中革命力量提供了宝贵经验,特别是认识到强大的革命武装,就无法守护革命成果,也无法实现国家的真正独立和解放。

      孙正山在革命道路上的探虽未能最终成功,但他的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坚持,为中共产党后来走上正确革命道路,提供了重要想启

       革命的炮声,给中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在192771日,深受新文化与五四运动的思想洗礼,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它为中国革命注入了勃勃生机,为中华民族的根本转变,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石。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至1927年夏,6年期间,在共产国际的引领下,中共产党的核心工作聚焦于推进工人与农民的解放运动……

      19241月,成为中国近代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两达成一致,开启了第一次共合作。

  在一过程中,中共按照共产际指示,在帮助民革命发展壮大中,却忽视了自身武装力量建设,为大革命败埋深深隐患……

      1925312,正当大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孙中山先生却因病不幸英年早逝,这对于国共合作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19267初至1927年夏,共合的北伐战争,这场旨在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的战争,虽然在初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由于民党右的背叛,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蒋介石和汪精卫的背叛,不仅导致了北伐战争的失败,也使得国共两党的关系彻底破裂……

  后来蒋介石靠夺取北伐战争利果,名义“统一了中”,但中仍处于内外患、风雨飘摇之中人民仍然弥在饥渴死亡之中……

  此时,蒋介石、汪精卫,举起血腥之手,对毫无戒备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广大革命民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戮,令华夏大地沉浸在腥风血雨之中。

  中国共产党面临被“赶尽杀绝”的险境,中国革命亦陷入“命悬一线”的紧急关头……

 

  孙中山当年领导的先进民党,变成了反革命、反民的黑暗势力……

 

  面对反革命势力气焰日益猖獗,人民面前已经凸显出一个严峻的挑战——

 

   向何处去?

 

         中共早期高层领导,大多是知识分子,缺乏军事工作经验。

  中共产成立时,把现共产主义,庄严写在自己旗帜

         但中道路怎么走?开始不清

        当年五十几名员,唯有一人当过兵——毛泽东。

 

  他参加长沙新军半年。辛革命一声枪,以革命成了,他回到学校。

  其他人,均无军事工经历。中共产成立后,不仅缺乏军事工人才,而且对军事工作极不重视……

 

  蒋、汪叛变、对共产人屠杀的事实,昭示共产人,有革命的武装的,便无法战胜反革命的武装,亦无法取得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大革命败的教训,如毛东在1945《论联合政府中指出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民的一切。

 

  这是孙中革命成果丢失,给中共产人带来的深刻……

 

  在此之际,南昌城头响起了震撼中外的枪声……

     

   第三,1927年8月1日,在南昌城头,中共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这一枪,开启了中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纪,诞生了第一支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军队。

 

      1927年,黑云笼罩,中大地一片白色恐

      1927年,敌我量悬殊,中革命形势处于最低谷时期……

  不仁人志士情苍凉,一时不知何是好……

 

  这时,中共高层如果犹豫不决,以待毙,那就意味着死亡……

 

  新成立的中共中央时常委会,面对生死存亡头,决心不计成本,出南昌暴动的决策。

 

  对中国共产人和革命群众这种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毛东在南昌起义十年后的七政治报告中,进行了生动总结,他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的屠杀,“中共产和中人民没有吓倒、被征服、被杀绝。爬起来,擦干净身的血迹,掩埋好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

 

  这个战斗,就是南昌城头的“第一枪。”

 

  这一枪时任中共中央称“八一革命”;

  这一枪被历史铭记为“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文,对南昌起义作了深刻描述

  “1927年夏,由于民党右叛变,共合的北伐战争遭到了失败。为挽救革命,中共中央决组建以恩来书记的前敌委员会,领导南昌起义。81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在我掌握和影响下的民革命军二万余人,向南昌守敌发起猛烈攻击,歼灭军队三多人,领了昌。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的第一枪,表现了共产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开始了中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起利了。

  中共产终于走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起义军利后的第三天,按照中央原方针,挥南下……

 

  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历经两月的艰苦转战,不幸在潮汕地区遭遇了强敌的围剿。面对敌人的绝对优势,起义军主力最终陷入困境,遭受了挫折……

——

  “八一革命”火种没有灭;

  “八一革命”旗帜有倒;

  “八一革命”队伍没有散!

 

  在朱德、陈毅的英明指挥下,这支起义军余部历经艰苦转战,经过“赣南三整”,经过湘南暴动,终于在19284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胜利会师于井冈山,开启了朱毛红军的新时期。革命的火种,如同星星之火,开始呈现燎原之势……

  经过二十二年的不懈奋斗,这支英勇的军队在无数场激烈的战斗中,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最终赢得了全国(大陆)的胜利。

  正如习近平书记调的大的军队是家安全的基石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保障。

  近年来国防大量投资更新装备、创新科技,强化军队训练,提升战斗力,己成为维护和平的关键力量。

  经数十载努力,国家已由贫弱转变为世界经济、军事强国。

  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期建设界一军队的远见与决心,为现百年走中特色强军之路已展示了明的前程。

  笔者长期肩负南昌起义精神研究学会领导职责,深切体会到,救国救民、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南昌起义英勇烈士们的鲜明写照。

  南昌起义的前夜,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只有两种可能:

  或者是灭亡;或者是不屈不挠挺身站立起来,把革命推向武装反抗新阶段。

  是什么力量促使中国共产党人作出打响“第一枪”的决定?

  是什么力量感召已是“高官厚禄”的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老一辈革命家,义无反顾投身起义之中?

  是忠诚信仰的力量!

  是爱国主义的力量!

  笔者经独自一人,伫立在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前,翘首凝望纪念塔顶“那支枪、那面旗”,细细品味“第一枪”的味道……

  那挺傲指苍穹的汉阳造步枪;

  旁边那面迎风招展的八一军旗

  似乎在无声述说八一起义的光辉历程……

  凝望这支枪,透过这面旗,我仿佛回溯到1927年8月1日的凌晨,那支由两万人组成的“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胜利地攻占了南昌壮丽画面……

  正是这支正义之师,在战胜千难万阻,最后转战上井冈,又燃起燎原之势……

  南昌起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南昌矗立起这座历史丰碑,续写的爱国主义浩然正气,正如光芒万丈的朝阳,普照祖国大地。

  以南昌起“第一枪”,不仅标志着我国现代军队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更是中华民族由封建体制迈向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节点。

  每一声枪鸣都引发了社会的剧烈变动,每一次变革都深刻塑造了我国军队的建设轨迹和历史的进程。

  从鸦片战争的痛楚到辛亥革命的曙光,再到南昌起义吹响的独立武装斗争号角,我国军队在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中不断成长、蜕变,最终铸就了今日强大的人民解放军。

  历史显示,以南昌起义心的三声“第一枪”,响见证了中国军队的革新与成长。从虎销烟至南昌起义,军队在历史事件中演变,铸就了今日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其不仅捍卫国家主权,也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象征中国现代化转变的关键。

 

二,南昌起义是听党指挥”军魂铸造的伟大开端

 

南昌起义不仅以人民军队的开创之功而永垂青史,而且铸造了“听党指挥”这一军魄。

听党指挥”,从南昌起义开端,逐步被熔铸成为人民军队不朽的军魂。

 

  有人曾经叹:昌起义主力失败后,所剩无几。短短二十二,不仅拥有千军万马,而且夺取了政权,靠的是什么力量?

 

       在庆祝建九十年庆典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

  “党对队的绝领导……是人民队的建之本、强军之魂”。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本原则和制度,端于南昌起义”。[6]

  习书记在纪念德诞生120周年讲话中,特别指:朱德昌起义余部进行‘赣三整’,在部队建立党支部,党对军队的全面领导。[7]

 

  习总书记的话,对南昌起义党的建设功绩的定,表明我军生之后,党军队的绝对领导,已作铁血军魂熔铸于我建设之中;习总书记的讲话,时旗帜鲜明地阐明南昌起义,军魂铸造的历史贡献。

  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南昌起义不仅催生了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更开启了铸就人民军队军魂的崭新篇章。

       南昌起义前,中共中央就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书记的前委员会,指挥前敌一切。前敌委员会的设立,开创了党对军队领导的创新模式。

     1927727,在南昌大旅社开的第一次前委员会,起义作战计划、起义时间、起义领导分工等事项,行了研究,标志着起义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进行的。

       起义胜利后,仅任命中共党员担任代表,而且在部分件好的位,设立党小组。

  特别是朱德率领起义军余部,半艰难奋战而不散,最后胜利登井冈山,开创“朱毛红”新时代,靠的是什么力量呢?

  跟随朱德在赣南转战的杨志诚,在回忆起义军西进说:

  “想起来,当时部之所以能保存下来,是有一种巨大力量在起作用,那就是坚强领导。[8]

 

听党指挥,铸牢军魂,是我军创建之初的根本力量源泉。在生死考验面前,军魂的力量在南昌起义先辈身上熠熠生辉。

 

  让我们聚焦于那些英勇无畏的先辈们,他们在起义军中铸就了不朽的军魂,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生动事迹。

 

  周恩来是军魂铸造带头践行者,是永远奋斗在党的旗帜下的杰出代表。连张国焘在后来他写的《我的回忆》一书,都难以抹杀周恩来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他这样写道:

  “正当人们纷纷准备逃离时,周恩来转而和我与李立三作紧急的商谈。他说,你们赶紧离开部队潜返上海。我将随部队行动,沿途由我相机处理,除应留下的人员外,一律遣送香港上海一带去。我问他,你的病怎样?你病了应先离开部队,让我留下来代替你的工作。……他急遽地回答说:我的病不要紧,能支撑得住。我不能脱离部队,准备到海陆。丰去,扯起苏维埃的旗帜来。”[9]

  周恩来抱病主持流沙会议,做出部队撤退和领导人疏散的安排,自己带病坚持一直留在潮汕地区农村,直到起义领导全部安全转移, 他才和叶挺、聂荣臻乘船离开了广东。

  周恩来临危不惧,负重践危,创造了在敌人四面包围的撤退中,起义领导人以上,地方科以“一个没抓,一个没杀”的奇迹!

  试想,如果不是这样,中国革命丧失了这样一大批人才,那共和国的历史,可能改写……

 

  南昌起义时,贺龙尽管还不是共产党员,但跟党走的人生目标已经确定,在共产党最困难的时候,他选择了共产党。

      1927723日,当谭平山把南昌暴动决定告诉他,征求他的意见时,贺龙坚定表示我完全听从共产党的指示。

      1938蒋介石在洛阳召开军事会议,问贺龙:你为什么放着好端端的军长不当,去参加共产党的南昌暴动?

  贺龙用“政见不同”回击了蒋介石。

  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已经是威震四方的军长了。他把一个军的部队交共产党,的什么?

  据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老馆长徐介绍,贺龙曾说

  “我参加南昌起义不是一时的冲动,也不是为了个人的什么目的,而是当时我就选择了今后一生要走的道路,那就是坚决跟共产党走。做出这个决定,我花了七年时间”。

  听党指挥,是贺龙永远凝在历史上的忠诚。

 

  叶挺的部队不仅是南昌起义的主力,特别是他本人,毅然抛弃优裕的生活,抛弃名利,面对国民党方面的利诱毫不动摇,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义无反顾投身 起义之中,更是难能可贵。

  叶挺英年早逝,他在南昌起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史学界对叶挺宣传的文章极少,特别是他在南昌起义关键时刻听党指挥的高度政治自觉,党史界宣传更是少之又少 ……

  叶挺会率部起义,张发奎万万没有想到

  张发奎在自传中说那次庐山会议,叶挺、贺龙、蔡廷锴没有出席,因此会没有开成。不过,我并不认为共产党会发动叛乱,所以没有先下手逮捕他们

  叶挺张发奎,是广东北江的小同乡,从小便在一起,可以说是如兄如弟。以他和叶挺的私人关系,他认为叶挺绝不会与他为难

  此时,如果叶挺对张发奎不念旧情……

  此时,如果张发奎对叶挺的部队产生警觉……

  此时,如果叶挺在党的指示面前产生了动摇……

  南昌起义的历史可能要改写……

 

  当年,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谭平山、李立三、恽代英、刘伯承、叶剑英、郭沫若、徐特立、聂荣臻等人,他们都是身居要职,在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横尸遍野、血流成河的白色恐怖的时刻,勇敢站出来听党指挥,义无反顾来参加南昌起义为的是什么呢?

  这里别需要指出的是,昌起义还创造了界军史上奇葩:

  一次起义,锻炼造就了人民军队一大批杰出将,开元帅七人参加或加南昌起义,被授予大将、将、中将和少,也少。他们在漫长的革命战争中,获得武装斗的经验,成长为人民解放军的出将帅。

  “党指挥”,这个刻在南昌起义士灵魂深处的鲜印记,已经穿史时空,在人民军队近年的历程,熠熠生辉。

  南昌起义的伟大壮举,诠释了“听党指挥”的军魂,始终是我军不变的信仰。

  党的领导,如同定海神针一般坚定有力,使中国共产党在历史的洪流中始终保持航向。

  在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伟大斗争中,中共之所以能够果断打响第一枪,离不开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委所发挥的核心领导作用。

  起义军的残余力量之所以能够走上井冈山,揭开朱毛会师、开创工农红军崭新篇章的壮丽画卷,这背后离不开以朱德、陈毅为代表的坚持党的领导力量。

  八一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诞生,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八一起义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对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追求,为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激励了无数革命者。其历史功勋永载史册,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八一战旗,自南昌城头崭露锋芒,飘扬至井冈山之巅,最终遍布中华大地,汇聚了南昌起义不朽的历史荣光。

 

三,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军合是建军大的基石

 

  朱德在一次座谈会上曾说:“井冈山的部队和南昌起义剩下的部队会合后,编成了红四军,毛主席为党代表,我为军长。井冈山成了我们的根据地。……红四军的成立,对革命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10]

  纵观人民军队发展史,“朱毛红军”的诞生,不仅开创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新局面,而且是人民军队建军大业的基石。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朱毛井冈会师”那传奇岁月……

 

  1910年,17岁的毛泽东离开偏僻的家乡韶山,临行前写了一首诗:“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其雄心壮志跃然于纸上。

  “改造中国与世界”,这是毛泽东在1921年初,为他组织的新民学会确定的目标,从那天起,他为实现这一目标奋斗,终生坚守不渝。

  20世纪20年代初,一艘红船从嘉兴南湖起航;6年之后,小船上一个叫毛泽东的青年,率领一支不足千人的队伍来到了井冈山……

 

  不久,一个叫朱德的“老同志”(42岁),率领从南昌城走来的一支不足两千人(南昌起义军余部),也登上了井冈山……

  朱德曾是旧民主革命的忠勇战士。1922年,36岁已是滇军少将旅长,金钱地位唾手可得。可是当他接触共产主义以后,毅然抛开一切,千里转折寻找共产党。

  1926年,他奉党的指示,来到南昌,不久,参加了南昌起义,踏上了无产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征程。

 

  是什么力量使两位伟人的大手,紧紧握在一起?

  是什么力量使两支小小队伍,紧紧结合在一起?

  对于这样一个彪炳史册的伟大事件,我们今天能得到什么启示……

  随着毛泽东、朱德两位巨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的瞬间,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汉字组合“朱毛红军”,中国革命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笔者从朱毛井冈会师的史料中,深深感悟到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

 

1、两位伟人讲述了一个几乎相同的信仰故事

 

  几十年来,所有党史,军史著作中,对秋收起义,极少用“失败”两字,然而,1975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度过最后一个国庆节时,艰难地支撑着身体,对身边唯一陪伴着他的护士追忆起建立新中国所经历的革命往事,首先想到的就是1927年的秋收起义。

  对于很多人来说,过去听到的秋收起义宣传,都是毛泽东领导起义时是如何英明正确,暴动后的战斗是如何胜利辉煌,结局又是率众满怀豪情地奔上井冈山。然而,从毛泽东本人口中讲出的秋收起义过程却大不相同:

  “这故事,你只有从我这里才能听到,哪本书上都没有。即使是上井冈山前,秋收暴动以后,我们连打了几个败仗。人不断地跑,连师长都不辞而别了,人心乱得很。当时,就有人说,‘还是算了吧,就这么几个人,能顶什么用?’有一天,队伍来到一个镇子上,大伙休息的时候,一群人又聚在一起谈论散伙的事。当时,就有人问我:‘毛委员,凭我们这几个人,这几条枪,革命能成功吗?’我对他们说:‘我们这几个人,这几条枪,用不完,绰绰有余,愿走都可以走,不信,咱们有言在先,到庆祝革命胜利的那天,我们肯定死不光。’1949年开国大典后,我见了几个当时听过我讲话的人,没想到,他们还都记得那些话。”[11]  

  毛泽东心中这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语言平实,但彰显的却是理想信念的伟大力量,秋收起义军从失败走向胜利,靠的就是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撑。

 

  据史料记载,当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开始连打败仗,连一个县城都坚守不了。9月19日,在文家市里仁学校,毛泽东主持召开前委员会,“逃跑罪名”,力排众议,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毅然决然将起义军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罗霄山脉中段。

  第二天早上,在里仁学校操场上,毛泽东向起义军动员说:“我们现在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反动派好比一口水缸,但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一定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12]

  毛泽东富有激情讲话,把起义军失败后低落的情绪,重新鼓动起来。

  随毛泽东背着斗笠,穿着草鞋,拖着受伤的脚,一瘸一拐和秋收起义部队一起走在上山的路上……

 

  朱德当年率领从三河坝突围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在赣南转战时,已是七零八落,没有组织,有些人中途跑了,留下的人还有继续要求走。

  192710月下旬,朱德率领这支“七零八落”的队伍,来到江西境内天心圩。

  一天傍晚,朱德身穿灰布军衣,戴着斗笠,穿着草鞋,站在天心圩河坝子里,对起义军排以干部讲话一一

  说了一番和毛泽东当年在里仁学校意思相同的话……

  据史料记载:在天心圩河滩上,朱德走到排以上干部队伍前,严肃地说道:

  “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13]

  朱德接着说:我们今天革命,就像俄国的1905年,俄国人1905年失败了,但1917年他们成功了。

  我们只要能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

  我们也有我们的1917年!

  此时,谁也没有说话,河坝子里静悄悄,只有风吹着竹林,刷刷地响。

  朱德一简短的话,传递出带有热血温度的坚定,使大家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前途。

  在这段艰苦的日子里,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在起作用,那就是信仰凝成的力量。

 

  1961年2月,朱德偕同康克清,由省委书记杨尚奎陪同,来到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在天心圩军人大会的油画前,纪念馆工作人员说:“每当我们向观众介绍您在天心圩的讲话时,观众都很感动。”

  朱德笑了笑说:“那时的形势,真困难呀,和党中央失去了联系,部队的目的地在哪里,下一步怎么办都不清楚,队伍涣散,开小差的很多。这时,我把一些同志请来,向大家讲了几句心里话,说:‘哪怕只有十几、二十几个人,我也要干下去,中国革命是一定会胜利的。’会后,大家的情绪高多了,坚持干下去的有七八百人。”停了一下,他又说,“部队真正得到巩固,还是在经过几次整顿之后。那时,我们不急于打仗,而是花力气把部队的组织和纪律搞好。特别到了上堡,才算  稳住了脚跟,部队按游击战的要求整训。我们原来也不知道上山,开始上山搞了个把月,才觉得上山有出路。[14]

 

  毛泽东曾说:“这故事只有从我这里才能到,那本书也没有。

  毛泽东和朱德讲述的故事,没有豪言壮语,但告诉了我们一个真实的历史:

  南昌起义剩下的部队和秋收起义军,这两支小小队伍,在外部遭受敌人追击,内部不断发生叛逃的困苦中,转战千里,最终在井冈山汇成铁流,使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和坚强的堡垒,使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成为开创建军大业的伟大的开端!

  毛泽东、朱德讲述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坚定信念,听党指挥,是人民军队在风雨如磐的漫长道路上,在挫折中奋起,在困苦中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柱,是老一辈革命家开创建军大业的军魂!是建军大业的伟大开端的基石!

 

2,两支起义队伍,演绎了几乎相同的“上山”之路

 

  历史又如此奇特,在江西上犹县境内,两山之间,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和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军余部,虽然被敌人分隔两处,但在探索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怎样建设一支人民的军队等问题上,各自都得出了几乎相似的认知,演绎了几乎相同的上山故事。

 

  史料记叙,1927105日,朱德率领从三河坝撤下起义军,来到饶平的茂芝村,得知南昌起义主力在潮汕遭到失败,指挥部也不存在了,一时间感到震惊和茫然……

  失败主义笼罩全军。而四周的敌人大军压境,企图一举消灭起义军。

形势十分严峻。

  107日,朱德在茂芝全德学校,主持召开20名军官会议。

  会不少人说:既然主都失败了,叶军长又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我们留下能干什么?不如散了好。

  朱德振臂一呼,反驳说:“南昌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了,但是,这不能丢!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南昌起义的革命的种子保留下来,我有决心担起革命的重担,有信心把这支队伍带出敌人的包围圈,和同志们团结一起,一直把革命进行到底。[15]

  经过一番争,朱德的意见得到多数人的支

  会议最后作出“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的决策,摆脱了过去“围绕城市闹革命”的方针,起义军从此开始了“上山,开始了打游击,开始走上新生道路。

  解放后朱德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我们由福建退至江西,开始被廹上山,被迫进行游击战,这有一个好处,即开始转入正确方向——游击战的方向。[16]

         西进千里转战中,朱德把击战,作为起义军唯一发展方向,别是大捷,运游击战,我军一个团的兵力,战胜了许克祥的六个团,首创了我军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作战法的转变,使濒于散的部,焕勃勃生机。

  1928年元月,宜章年关暴动,揭开了湘南暴动序幕,3个月内,起义军以武装暴动建立了宜章、郴县、耒、永兴、资、安6个县苏维埃政府,在湘南开了轰轰的土地革命。

  19284月,当湘南暴动如如荼开,敌人组织7个师的力,分三路对起义军联合”。

  在我弱严峻形势下,朱德委反对,采取“且战且退”运动战方,撤出南,直奔井冈山。终于4月26日,到达砻市。

  4月28日,从井冈山下掩护朱德从湘南退的毛泽东,也率部从酃县,回到砻市。

  4月28日,这个记入历史史册的一天:

  两位伟人的巨手,终于紧紧握在一起……

 

  朱毛井冈山会,经历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奇迹: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军井冈山”,也不是像人们传说中的……

  史料记载,毛泽东井冈山,有“初”和“重”两同阶段。

  初,是古城汉后,1927年10月6日,毛泽东亲去茅坪大苍村会见了袁,并送枪一百才做好了想工作,107,才把农革命军的伤兵病兵安置到茅……

  此时,毛泽东并没有带部队上山,却指挥部经古城、砻市、进军。直至在大汾打了仗,才最终确井冈山。

  谭政在19804月13日回忆说:

  “那时我是毛泽东的秘书,……由于大汾战,我们就了井冈山……

……上井冈山是逼上去的。[17]

 

  史料表明,时,毛泽东率领起义军,踏遍了罗霄脉的北、中段以南段缘后,直至192710月27日,在佐的欢迎下,才率部进驻冈山的中心茨

从此农革命军落脚井冈山,开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

 

  与南昌起义主力失败悲剧相似,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山前,也遭受过出师不利的考验……

 

  1927年9月9日,震撼全国的秋收起义,霹雳一声爆发了。起义战士和广大工农,向土豪劣绅和国民党猛烈地冲杀过去,工农武装革命的风暴,席卷了湘东赣西大地。但秋收起义的惊雷炸响后,又多一声惊雷轰鸣而去。由于当时起义战略指导失误和战术上的分散,致使三个团刚起义就连遭挫败,用毛泽东的话,“连打了几个败仗”:

  9月9日,驻修水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取道长寿街,围攻长沙,刚收编的国民党邱国轩部突然叛变,毫无防范的一团二营,受到该部袭击,全被打垮。

  9月10日,第二团从安源出发,由于主要干部麻痹轻敌,于17日攻克浏阳县城后,遭敌优势兵力突然袭击,部队全部被打散。

  9月11日,毛泽东率第三团从铜鼓向浏阳进军,一举攻下长沙东门,团长苏先骏疏于防范,于14日遭到敌军反扑,起义军被迫转移。

  在起义连遭失败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审时度势,决定立即实行战略退却,指示起义部队到浏阳县文家市集中会合。

  9月19日晚,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前委会议,集中讨论部队进军方向问题。毛泽东在激烈的争论中,说服了大家,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退往湘粤赣边境,寻机上山打游击。

  9月21日,起义部队在毛泽东率领下,开始了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至此,起义军进军方向,由攻打长沙改为向湘赣边的农村山区转移。

 

  一个是文家市,一个是茂芝村,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内容,但传递的都是同一种信仰”;都是在“出师不利”的阴影下,做出的“上山”决策。

两支起义军,在两位伟人的领导下,以非凡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信仰,冲破千难万险,开始了对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伟大的探索。

 

3、两支起义队伍,都是采用整顿的办法,战胜部队中出现的叛逃和重塑革命信

 

  秋收起义革命军在向罗霄山脉中段行进中,不仅路途越来越艰难,部队也越来越不好带。秋收起义的参加者赖毅后来回忆道:

  “那时,逃跑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竟然互相询问:‘你走不走?’‘你准备往哪里去?’”“第一营第一连的一个排,就在排长的唆使下,利用放哨机会逃跑了,并且带走了所有的武器。”

  不仅当兵的跑,官场中也有不少人动摇叛逃。起义后先是四团团长邱国轩叛变,一团团长钟文璋弃部出走,二团团长王兴亚下落不明,后是三团团长苏先骏、师长余洒度离队(后来叛变)。

  9月29日到达永新县的三湾村,部队5000余人,只剩下700多人。到达三湾的当天,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决定对部队整顿和改编。这就是我军建军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

  9月30日清晨,毛泽东在三湾的枫树坪,向全体官兵强调了改编意义后,接着慷慨激昂地说:“同志们,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这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条腿,我们也有两条腿。贺龙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了军长,带了一军人马。我们现在不只有两把菜刀,我们有几百人,还怕干不起来吗?你们都是秋收起义出来的,一个人可以当敌人十个,十个可以当他一百,我们现在有这样的几百人的队伍,还怕什么?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18]

  这次整编,在思想整顿、坚定信念的基础上,把部队从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建立了士兵委员会,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主义制度。三湾改编,是秋收起义军的一个转折点,毛泽东后来说:1927年,在三湾村“那个村子里,工农革命一个师整编为一个团,那是一次新生。”

 

  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在西进的转战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考验,和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军所遇到的情况,几乎相似。

  当年随朱德一起战斗的杨志诚,解放后回忆了这段历史:

  “这时已是十月下旬,山林里的气候已经很冷了,我们身上却还穿着八一起义时发下的单衣,破烂不堪,到处是汗污,到处是破洞。短裤遮不着的小腿,饱受风吹日晒,皴裂得像两条木棍子。鞋子早已穿烂了,要打草鞋,既无材料,又无时间,有的撕下块布把脚包起来走,有的索性打赤脚走。露营更是经常的宿营方式。一到宿营,个人就把树叶子垫在身子底下。至于吃饭,那更是困难。吃饱肚子的时候是少有的,尤其难耐的是疾病折磨,南方发病的季节,拉痢、打箅子的一天天增多,又没有医药治疗,有的就寄养在老乡家中,病势沉重的,就在野营的树下或是小道旁牺牲了。

  “自然,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到了目的地的。很多人受不了这种失败的考验,受不了这种艰苦困难的考验,不辞而别了。一路行军,只要碰上岔道,就有三三两两向岔道上走了,喊也喊不准。记得这天刚上路没多久,我们连的一个湖南籍士兵便离开大路走开了。我追上去喊他,他掉转身来,举起枪,唰啦推上了一颗子弹,指着我说:你敢来?我连忙讲好话:朱军长说过,你受不了苦可以走,可是枪是革命武器呀!……他想了想,把枪一扔,头也不回地走了。像这样的事,不  是一回两回,在到达信丰的时候,迫击炮也被陈叶珍带走当土匪去了。”[19]

  进驻安远县天心圩时,起义军师、团领导,相继离队,这支部队领导,除朱德外,只留下73团党代表陈毅和74团参谋长王尔琢;部队从一千多人只剩下八百人。

  面对部队顷刻溃散的局面,朱德采用和毛泽东几乎同样的办法,保持了起义军的稳定——

  10起义进入江西,敌人忙于打内战,不追了,朱德在陈毅协助下抓住这个时机,搞了二十余天的“赣南三整”。

  朱德在《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一文中写道:“十月底到了大余,对部队进行整编。首先,整顿党、团组织,成立党支部。”到了上堡后,“我们利用这一时机进行了整训。首先是整顿纪律,那时就规定了募款和缴获的物资要全部归公。其次进行军事训练,每隔一两天上一次大课,小课则天天上。”[20]

  为了便于指挥,在大余整编中,朱德把伍整编,朱德任司毅任指导员,王尔琢任参谋长。

  三河埧突围后,起义军一路情绪低落。经过这一段整顿,部队逐渐活跃起来,部队中谈笑声,常常在人群中回响。

  从此,部队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不仅纪律加强了,信心更足了,而且战斗力也高了,部了统一团结。

 

  前有毛泽东的“三湾改编”,后有朱德的“赣南三整”,同是改造起义军的宝贵法宝。

  “三湾改编”和“赣南三整”,都是意坚定信念,加强党的绝领导。

  它不仅对起义军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为我军以后的整党、整军提供了宝贵经验,可以说,我军各个历史时期的整党、整军,无不和“三湾改编”“赣南三整”有着内在联系,所不同的,只是注入了新的内容,有了新的发展。

 

  井冈山会师,两股铁流汇合到了一起,从此成为红军主力,连续几次打退了国民党对井冈山根据地的“进剿”,使井冈山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在井冈山斗争一年多时间里,朱毛“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进一步完善,成为红军取得屡战屡法宝。

19612月,朱德到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参观,在井冈山会师的油画前,静静地凝视了很久,深情地说:“起义部队到了井冈山,和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力量壮大了,更重要的是开始找到了开展武装斗争的正确道路。”[21]

  朱德的话,深刻揭示了井冈山会师伟大历史意义。历史表明,没有井冈山会师,就没有人民武装的汇聚、融合,就没有从星星之火到腾飞之势。

  “朱毛井冈会”的举,给我们留的启迪是什么呢?

坚定革命想,牢信仰之魂。在中国革命低潮时候,渺茫之朱毛举起了一面坚持武装斗争的大旗,为中国工农红军的成长构筑了坚实的根基。传承朱毛会壮举,就是要坚守共产党人信,在各种险和挑战面前,做到永葆共产党人本色。

党指挥,筑牢强军之魂。毛会师后,做的一件事,就是立军委,置于的坚领导之下。毛红在井冈山铸造的听党指挥的魂,永远是人军队战胜一切敌的动,铭记毛会是要把听党指挥的火种,一代一代传去,建设界一军队,提供有支撑。

人民至牢初心使命。依靠群众,严守纪律,是井冈山根据地初创与发展的重要法宝。 师这段历史,我军在那么艰难困苦能逐步发展起来,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军始终紧紧依靠群众,而赢得人衷心地拥护支持。扬朱毛会传统,就是要牢树立群众观念,才能获得不竭的力量泉。

  革命信仰之花,结出了丰硕之果。

  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慢慢地在赣南、闽西点燃……

  有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歌,首面一段歌词是:

 

雄伟的井冈山,

八一军军旗红,

开天辟地第一回,

人民有了子弟兵。

从无到有靠谁人?

伟大的共产党,

伟大的毛泽东。

……

  这首歌词,不仅是朱毛井冈山会师的颂扬,更是对什么是建军大业基石、什么是信仰的诠释。

  习近平总书记把我军建设成世界一流军为实“百年强军”标,在建九十周年庆典会,特别强调:“党的领导,是人民军队始终保持大的凝聚、向心、创造斗力的根本保证。党的绝对领导是中国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色,是人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人民军队必须“把一条作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魂。[22]

 

  这是一条被实践证明的真理。

  当前,世界上军事竞争日趋烈,我军变革重塑紧要关头,挑战和困难不减少,要应和战胜险,更需要扬老红军优良传统,更需要运习近平强军思想,解决践中新题,在推动百年强军伟大实践中取得新的破。

 

 

[1]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编,《八一记忆一一文物背后的故事》,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98页。

[2] 中共中央文献研完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年至1949),第6卷,2013年版,第106页。

[3] 《求是》杂志,2022年,15

[4] 徐焕:《热血长城》,中华书局,2018年版,第4页。

[5] 徐焕:《热血长城》,中华书局,2018年版,第4页。

[6] 《求是》杂志,2022.15

[7] 近平:《在纪念朱德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讲话》,《党的文献20171期。

[8] 杨志诚:《艰苦转战》,《亲历南昌起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14页。

[9] 焘,《我的回忆》,东方出版社,1980年版,第324页。

[10]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编:《南昌起义》,中共党史出版社,1987年版,第165166页。

[11]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1月版《走进毛泽东的最后岁月》102

[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893一一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52页。

[13] 《亲历南昌起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12页。

[14] 南昌市史志办公室、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编: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建设风云录》,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7页。

[1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传》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103页。

[16] 南昌市史志办公室、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编:《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建设风云录》,2010年版,第164页。

[17] 张侠 李海量:《湘赣边秋收起义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79页。

[18] 谭政:《三湾改编前后》,载1951714日《人民日报》。

[19] 亲历南昌起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13314页。

[20]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编《南昌起义》,中共党史出版,1987年版,第174页至175页。

[21] 南昌市史志办公室、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编: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建设风云录》,2010年版,第28页。

[22] 《求实》杂志,202215

 

者系南昌市委原常委,南昌军区原令员,南昌八一精神研究名誉会。)

 

Copyright 2011-2019 by www.nc81.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 地址:南昌八一大道418号电话:0791-86239870
联系及投稿电子邮箱:luntan81@163.com赣ICP备19000874号-1 技术支持 格网科技 浏览量:6210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