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

您的位置: 首页 > 南昌起义

南昌解放,你不应该不知道的往事

来源:美篇 八一情怀 日期:2023-03-07

5月22日是南昌解放纪念日

      1949年4月20日夜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大军,突破国民党军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约500千米长的长江防线后,奉命向南疾进,合围歼灭逃跑的国民党军。其中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4兵团、5兵团向浙赣铁路挺进。至5月中旬,解放了赣中、闽北地区。5月17日,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解放武汉。为截击由武汉南撤江西的国民党军,人民解放军第4兵团奉命沿赣江北上攻占南昌。

      陈赓接到命令令后,立即指挥所辖13军、14军和15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沿浙赣线挺进。左纵队15军于4月29日攻占乐平,接着解放横峰等地,截断浙赣线,断敌退路。14军担任4兵团后卫,于5月5日解放鹰潭重镇后,继续向南挺进,16日解放临川、进贤两城,其42师进抵樟树以东地区,与第四野战军形成对南昌国民党军队的夹击态势。右纵队13军沿浙赣线追歼逃敌,于5月3日解放弋阳县城,5月17日解放赣北重镇九江,尔后继续向南昌进击……5月10日,二野前敌委员会命令4兵团做好接管南昌的准备。5月16日,陈赓决定以13军前卫师37师攻占南昌。接到兵团命令后,37师冒着大雨,两昼夜跃进300余里,5月19日进逼抚河。5月21日凌晨1时,37师先遣团110团从南昌东南30里的河里绿村强渡抚河,迅速包围谢埠镇,迫使驻扎在此的南昌县保安警察大队400余人缴械投降。接着,110团迅速向前推进5里多路,到谢埠的板溪李村、南嵩、北嵩和东湖贾村、万家庄、梧岗一线,等待后续部队一起挺进南昌。解放军突然占领谢埠,国民党大为惊恐。白崇禧即令南昌城郊的夏威兵团188师和175师共1万余人,分三路包围110团,企图夺回谢埠,迫使立足未稳的解放军退回抚河东岸,掩护南昌守敌主力撤退。在敌众我寡,援兵未到的情况下,一场恶战在南昌城外围抚河西岸的王家庄、贾村、五郎岗、板溪李村一带展开。从21日早上到傍晚,敌军以数十倍于我的兵力发起了8次密集进攻,面对敌人的突然反扑,110团战士发出“我们愿为解放南昌流尽最后一滴血”“我在阵地在”的誓言,坚守阵地。在这场背水战中,37师伤亡500余人,一些连队伤亡超过一半,有的连队伤亡高达90%以上。21日上午,111团、110团1营赶到增援遭受敌军围攻的110团2营和3营,与敌军反复冲杀。下午,109团增援部队赶到抚河东岸,强渡抚河。在激战中,110团3营再次陷入敌军包围之中,被逼到一片杂草丛生的坟地。战斗更加激烈,双方展开肉搏战。8连连长身负重伤,3个排长全部牺牲,敌军最后冲了上来,副排长邓富民从牺牲战友身上取下4颗手榴弹,捆在一起,拉下导火索,高呼“为了新中国”,与敌军同归于尽。下午3时,师长周学义、政委雷起云分别率领111团、109团采取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术,迅速向十华观迂回侧击,将国民党军队175师截断,全面制止了敌军的进攻。夏威部队受到重创以后,丢下上千具尸体、大批伤员和武器弹药,退回南昌城内。

      5月22日拂晓,退守南昌城内的夏威兵团主力不战自溃,乘天色朦胧弃城西逃,并炸毁中正桥(今八一大桥),阻挡人民解放军过江追击。我37师奋勇直追,俘虏敌军800余人,全歼国民党军后卫部队,当日下午,宣告南昌解放。

      2016年起,为了让更多的人参加为南昌解放牺牲的英烈扫墓活动,我们主要为大家介绍南昌解放时我军牺牲的500名官兵的英雄事迹,呼吁大家在为烈士扫墓之后积极为500名在解放南昌之战英勇献身的无名英烈寻找亲人。并介绍指挥南昌战役的先辈。

      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奉命南下解放南昌,在解放大军中,一连串的我军中高级指挥员的名单,映入眼帘,他们的经历令人肃然起敬:

      陈赓,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0年初,中央派陈赓到越南援助胡志明抗击法国。陈赓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在东溪打了一个大胜仗,并迅速对敌发动全面进攻,歼灭法军九个营。战役结束,驻越的法军最高长官惊呼:"上帝啊!陈赓插手指挥了,怪不得越南军队一夜之间变得像个军队了,后又任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195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1954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8年又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5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1961年3月7日带病开始撰写《作战经验总结》。原来计划共写6章:《序言》、《作战准备》、《进攻》、《防御》、《追击》、《转移》。但在序言部分完成后,心脏病发作1961年3月16日上午8时45分在上海英年早逝。

      陈赓将军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新中国36名军事家之一,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在陈赓的戎马生涯中,似乎与南昌城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参加革命到中国革命胜利,陈赓曾四进南昌,而每一次进南昌的环境、经历和心情都不尽相同,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同时期,也在陈赓的革命生涯中留下了一段特殊的经历。

      第一次南昌之行,了解蒋介石的政治动态

      1927年,在广州誓师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已经顺利打到了长江流域,总指挥部设在南昌。

      这时关于北伐军的传说很多,为了弄清情况,周恩来叫陈赓去了解蒋介石的“政治动态”,因为他那里的朋友多。加之他对蒋介石有救命之恩的特殊关系,了解情况比较容易。所以,陈赓到了南昌,索性先到北伐军总指挥部去见蒋介石。蒋介石一见他就诧异地问:“你这一阵子在哪里?”

      陈赓不能说真话:“在上海做秘密工作。”

      “现在北伐军进展很顺利。”蒋介石高兴地和他握手:“全国胜利大局已定。我这里忙得很,有许多事要做,你就留在我这里吧!”

      “暂时还不行。”陈赓笑着说:“我得先去了结些私人的事。”

      蒋介石滔滔不绝地讲了很多胜利形势的好消息,也没有能打动陈赓,他当然记得陈赓在汕头向他递交辞呈的事。最后只得点头说:“那好,你就去办完自己的事再来吧。”然后派人给陈赓送了一笔钱和一个绸子封面的“特别通行证”,注明拿着这个证件,可以随时去见蒋介石。

      陈赓在总指挥部里见到了很多各种政治观点的人,了解到不少情况。这时“黄埔三杰”之一的共产党员蒋先云还在那里工作,见了陈赓,就急忙拉到僻静处告诉他很多事情,再三叮嘱说:“蒋介石就要叛变了,你赶快离开南昌吧!”陈赓还遇见了当时任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的邓演达,邓是国民党军队的左派领袖,和蒋介石的关系很紧张。见到陈赓也急忙告诉他:蒋介石已经派人和英、美帝国主义与上海的江、浙财阀进行勾结了,那些人提出以反共灭共为条件,给他6000万元巨款,马上就要成交,革命就要断送了……劝他“多加小心,免遭暗算”。

      在此情况下,陈赓急忙离开了南昌,乘船去了武汉。

      第二次南昌之行,参加南昌起义

      1927年4月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也背叛了革命。7月27日,陈赓随周恩来秘密抵达南昌,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军事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勇敢地挑起了组织起义的领导工作。他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商议,决定在南昌打响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于是在江西大旅社成立了南昌起义总指挥部。周恩来任前敌委员会书记,贺龙为总指挥,叶挺为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为参谋长。8月1日凌晨2时,起义开始,贺龙、叶挺的部队约2万人,经过4小时激战,消灭了国民党留守部队3000余人,缴枪5000余支,占领了南昌城。立即发表宣言,指斥蒋、汪的叛变行为,重申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反对帝国主义,扫除新旧军阀……同日上午,召开以共产党为主体并有国民党左派参加的联席会议,成立临时政府革命委员会。

      在这些日子里,陈赓怀着激动的心情,捍卫着高举革命旗帜、呕心沥血的中央军委周恩来等杰出领导人的安全;起义后,他和李立三在政治保卫处,去市区逮捕了一批反革命分子,还接管了江西省银行,把没收来的财物运送到总指挥部……

      起义军撤离南昌时,陈赓到第二十军第三师第六团任一营营长,准备随部队打回广东省,去重新发动革命。到了江西省东南边界的广昌县城,第三师还召开了中共党代表大会,产生了以周逸群为书记的师党委会,陈赓当选为师党委委员,担负起加强部队政治思想工作的重任。由于不断加强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这支部队成为战斗中的中坚力量。

      8月下旬,陈赓领导的第一营作为第三师的先头部队,向会昌县城挺进,陈赓率领第一营从正面进攻,一口气夺下了3个山头。但两翼策应部队由于路程和时间计算的误差,没有及时赶到,形成了陈赓一个营孤军深入,陷进敌人4个团的包围之中,从早上8点鏖战至中午,陈赓左腿三处中弹,膝盖骨的筋被打断,胫骨、腓骨也被击伤,倒在地下,血流如注,不能行动。为了对付敌人的搜索,他脱掉军衣,顺山坡滚进一条杂草丛生的小沟,敌人走过来,他屏住呼吸假装死人,敌人信以为真,踢了他一脚,见他直挺挺的毫无反映,就扭头走了。

      几个小时后,叶挺指挥部队反攻上来,陈赓被送往长汀,住进福音医院治疗,这是陈赓第二次离开南昌。

      第三次南昌之行,被捕受审

      1933年3月,陈赓在上海贵州路丽都大戏院遭叛徒出卖而被捕。由于蒋介石正在南昌指挥军队第四次围攻中央苏区,便命令把陈赓押解到南昌,亲自做陈赓的工作。被陈赓严词拒绝,后经中共党组织和宋庆龄等营救脱险。

      第四次南昌之行,率军解放南昌,这次进南昌城,他感慨万千,在《日记》中还写道:

      今日冒雨到南昌,这是我历史上第四次至此:第一次是1927年,蒋介石南昌叛变,我险遭不测,逃入武汉;同年8月,南昌起义,从起义至退出南昌止,我和李立三担任肃反工作是为第二次;1932年冬,在红军中负伤,返沪医治,至次年春,不意被捕,押解南昌,蒋介石亲自见我劝降,我始终不屈,是为第三次。这次则以胜利者姿态来此,前三次入城,或为亡命客,或者站不住,或为阶下囚,但均表现了我党之艰苦奋斗。无有前三次,则无今日人民之光荣。特志之,以纪此行。

 

      陈赓第四兵团下属的13军,担任解放南昌任务,军长周希汉是人民解放传奇的铁血战将,14岁参加黄麻起义,25岁即任第386旅参谋长,36岁被任命为第二野战军13军第一任军长,驰骋千里,鏖战沙场;身经百战、戎马一生。建国后历任海军参谋长、副司令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解放战争时期,周希汉先后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十旅旅长,第二野战军十三军军长。参加了同蒲、临浮、晋东南亚、汾孝、络阳、豫东、挺进中原、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一系列战斗、战役,取得生擒国民党将领六十一人的战绩。其中,活捉敌中将7名,他们是“天下第一旅”旅长黄正诚、整编第15师师长武庭麟、副师长姚北辰,伪青年206师师长邱行湘、副师长符绍基,粤桂边“剿总”总司令喻英才,国民党第8兵团司令唐尧。击毙敌中将2名,即14军军长熊绶春、42师师长石建中。毙俘敌少将55名,他们是:“天下第一旅”副旅长戴涛、1团团长刘玉树、整编第15师副师长杨天民、5兵团参谋长李英才、8兵团参谋长马岳骏、8兵团第8军军长曹天戈、14军副军长谷炳奎,阎锡山第4纵队司令张荣汛等等。至于毙俘敌校尉军官及其匪兵,更是数不胜数。

 

      13军政治委员刘有光(1914—2001)河北省景县人。一九三三年在北平加入互济会。一九三五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了一二·九运动。一九三六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山西太原牺盟会组织干事,民训团政治工作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第一总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政治委员,决死第一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决死第一旅政治部主任,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旅政治委贝,四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十三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云南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兵团政治部主任,军事工程学院副政治委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政治委员,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政治委员,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解放南昌担任主要任务的37师师长周学义,湖北省黄梅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连长、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连长、副营长,十八团参谋长,七七二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副旅长,第二野战军十三军三十七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长兼昆明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军参谋长,副军长,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37师政治委员雷起云,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曾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旅组织科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太岳军区敌工部科长,晋冀鲁豫军区旅政治部主任、旅副政委,第二野战军师政委。参加了淮海、渡江、广西、滇南等战役。1951年后,任军政治部主任、昆明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60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军政委,昆明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武汉军区顾问。是中共十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61年晋为少将。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副师长赵华青, 山东省茌平县人。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一九三八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山西新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新军吉县自卫队政治指导员,二一三旅五十八团连长,一二九师决一旅五十七团连长、营政治教导员,三八六旅七七二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十旅二十八团副团长,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十旅二十八团团长,第二野战军十三军三十七师副师长,军随营学校副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师长、师长。一九五四年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伏罗希洛夫军事学院学习,一九五七年毕业。回国后任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研究员,昆明军区副参谋长,福州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师政治部副主任何云峰,男,四川省平昌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政治工作领导者,原福州军区副政委、顾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58年,时任师政委的何云峰大校首开先河,下连当兵,受到毛泽东主席称赞,并引发我军将军下连当兵活动。

37师110团团长吴效闵——后为昆明军区、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陈赓大将夫人傅涯在为吴效闵儿子吴森所著《吴效闵少将》作序时曾回忆说:“说到吴效闵,我对他印象很深。因为在陈赓的几员战将中数他文弱年轻,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个头不高,很瘦,一眼就能看出是个读书人。参军后,一直在薄一波同志领导的决死队做政治工作。刚调到三八六旅时,许多同志并不看好这个‘眼镜主任’。”

  命运之神只垂青挺胸膛不趴下的勇士。歼灭国民党“天下第一旅”时,吴效闵是团政委,团长负伤,他明智果断率部同敌人一起进村,以近战、村落战巧妙地将敌切割歼灭,活捉了中将旅长。战斗结束,陈赓立即让他当了团长。

  从此后,他更是一发不可收。从直捣国民党第五兵团部到淮海战役堵住第五军,从围歼黄维兵团到南昌城下火线止住溃退,从千里追击大西南国民党残余部队到硝烟弥漫的越南战场、朝鲜战场,都留下了吴效闵将军的身影。

  “有带头冲锋的官,才有不怕死的兵。”这是许多老兵在回忆吴效闵时常说的一句话,曾担任吴效闵警卫员的宋天发在回忆时称:“团长很勇敢,打起仗来一门心思在作战上,根本不考虑什么危险。他的指挥所长了腿,谁要找团长就要到战斗最激烈的地方找。他要往前跑,我们几个警卫员都拉不住。”

  在其十多年的战争生涯里,他带领部队打过不少大仗、恶仗,攻必克、守必坚,踏敌尸骨唱凯旋。据老兵们说,跟随吴效闵将军打仗,是胜仗多、败仗少。在每次战斗中,他都能身先士卒,并很好地带领部队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以至于吴效闵将军带出来的部队后来成为了一支能攻善守的主力、尖刀部队。

  吴效闵用兵谨慎,抓住时机后又极为迅猛,不但是个刚勇睿智的军事指挥员,还善于做部队思想工作。老战友回忆,吴效闵不但能征善战,而且也是一位善于相处、平易近人、心胸开阔的高级领导干部。从一位血性青年学生到历经战火熏陶的一代战将,他很好地完成了由政工干部向军事干部的转型。

  1949年2月,吴效闵被授予“战斗英雄”的称号,在我军历史上,团级指挥员获此殊荣的并不多,但在十旅的历史上,第一位是“猛虎”团长楚大明,第二位就是貌似文弱的“秀才”团长吴效闵。

      还有

      37师110团政委张谦——后为昆明军区后勤部政委;

      110团参谋长赵桂海,后任重庆警备区司令员

      主攻团110团作战参谋李金桥,河北冀州人,1938年2月参加八路军,1940年1月入党,历任战士、通信员、警卫员、副排长、排长、党代表、副指导员、指导员、连长、作战参谋、股长、科长、团参谋长、团长、昆明军区战役训练课科长、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军参谋长、副军长、云南省军区司令员等职。曾荣获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营长安玉峰,后任13军军长。

      110团三营副营长李东海——后为云南军区昭通分区司令员。

      如今,这些叱咤风云,功勋卓著,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和美丽家园的革命前辈大部分已经远离我们而去, 但他们的光辉事迹需要代代相传,他们为之奋斗的红色江山需要代代相传,他们留给我们的红色基因更需要代代相传,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不应该不知道的先辈荣光,是我们不应该忘却的纪念,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恩情

 

来自作品集党史军史

Copyright 2011-2019 by www.nc81.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 地址:南昌八一大道418号电话:0791-86239870
联系及投稿电子邮箱:luntan81@163.com赣ICP备19000874号-1 技术支持 格网科技 浏览量:4949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