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

您的位置: 首页 > 南昌起义

八一精神浅述

来源: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 日期:2021-06-28

--周根保  文

      八一精神,不仅是人民军队革命精神之源,而且堪称中国革命精神的先导之一

 

写在前面的话

      早在1952年,时任南昌市委书记黄霖(当年参加南昌起义贺龙部队警卫连长),在一次市委常委会上,提出要把南昌叫做英雄城,倡导英雄名片,他说:

      在飘扬的军旗、闪光的军徽中,有光辉的八一,这是南昌历史的光荣,也是今后前进的动力。只要南昌人民时刻牢记自己是英雄城的一员,就一定能继承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市委常委会后,时任南昌市市长、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邓飞,亲自向时任江西省省长邵式平做了汇报。邵式平省长说:

称南昌是英雄城,我赞成。我们不要忘记先烈,把江西建设好,才对得起他们。

       后来,邵式平省长专门接见南昌市八一起义史料调查组的同志,语重心长地说:

       “八一起义是党的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我们的人民军队就是从这里站起来,打出去的。打了20多年,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打出了一个新中国。对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呀,我们江西人,南昌人,有责任把这场斗争中可歌可泣的史实,不怕牺牲、顽强奋战的革命精神,真实地写出来,向全国人民汇报,同时教育我们的后人。”

       1956年,在全国准备庆祝建军30周年之际,南昌市八一起义调查组,经过四年努力,终于公开发表了第一篇纪念南昌起义的文章——《南昌起义经过》……

      1997年,笔者调任南昌军分区司令员,在军分区领导的倡导下,南昌举办了“团聚在军旗升起的地方”活动,时任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亲临南昌参加了纪念活动;期间,笔者第一次参加了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八一精神研讨会”。

      2007年7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南昌人撰写的《伟大的壮举  不朽的军魂——纪念南昌起义八十周年》文章,文中写道:

       “南昌起义不仅创造了革命史和建军史的奇观,而且铸造了伟大的八一精神:听党指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为民奋斗。”

       每年建军节前后,在南昌城,都会举办形式不同,规模不等的纪念活动。

       2010年,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在南昌正式成立,笔者出任研究会执行会长,笔者与团聚在研究会的近百名退役军人和地方热心者,开始了对八一精神的系统研究……

      2013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笔者主编的《南昌起义与八一精神研究》一书。

      2015年,江西人民出版了笔者编著的《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一书。

      2016年至2020年,笔者先后编著了《不朽第一枪》、《军魂永驻》、《一代英豪》、《南昌城头的枪声》、《重读南昌起义》等研究南昌起义的文稿,在内部印刷出版。

      2020年,笔者还把近年在研讨会上的发言稿,梳理成文,整理成册,并以《伟大的壮举  不朽的精神——浅析南昌起义与八一精神》冠名,内部印刷出版,意在得到专家、学者们的指导,当然也有交流的冲动。

      笔者不是学者,也不是专家,一辈子在部队基层做行政管理工作,不善写作,也没有搞过文史工作,笔者对南昌起义与八一精神研究之见,只能算一个老读者的一家之言。

      笔者认为,南昌起义已经过去94年了,我们无缘参与或目睹那场起义,也无法掌握它方方面面的细节。可是,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去追思它,特别是追思它孕育的革命精神——八一精神。

      追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掘其时代价值,给我们今天以启示。但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天,八一精神并没有得到公正的认可……

      作为八一起义爆发地——南昌的人民,回顾八一起义的伟大壮举以及蕴含其中的革命精神,学习习近平主席在建军九十周年庆祝大会重要讲话,倍受鼓舞,感到振聋发聩。

部分参加南昌起义的人员

      习主席站在大历史观的高度,第一次从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对八一起义的伟大历史地位,作出了全新的概括,他说: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习主席高屋建瓴,对八一起义的科学定位,为我们研究八一精神,提供了基本遵循。

       十年研究,我们深深感到,在八一起义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中所产生的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魂,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政治资源。

      科学定位八一精神的基本内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弘扬八一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意义重大,很有必要。

 一、科学界定八一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历史赋予的政治责任

       (一)科学界定八一精神的基本内涵,有利于我们全面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习主席说:“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精神。”他还说:“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历届党的领导人,历来十分重视革命传统的总结、归纳和弘扬。

      对于八一精神的宣传问题,聂荣臻元帅早在1985年5月就为八一起义纪念馆题词:“南昌起义精神永放光芒”。

      周恩来总理1961年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时就强调指出:“南昌起义的宣传,一定要讲到井冈山”。

      从历史事实看,八一起义的历史地位、历史价值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不仅仅在于几天和二百多天伟大创举的历史过程,更深层面、最具根本性的是伟大历史事件所产生的伟大精神。

      八一起义部队历经艰辛,胜利到达井冈山,实现“朱毛会师”,使井冈山根据地的革命力量得到加强和扩充,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南昌起义和井冈山斗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共性在于都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是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贯穿其中的精髓是一脉相承的;其区别在于对武装斗争具体形式的探索;正是有了八一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实践和总结,才有了“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新升华。

      在建军八十周年之时,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就明确指出:

       “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确立,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

     在建军九十周年庆典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习近平特别指出:

     “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玻夜空的一道闪电,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量。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

       胡锦涛和习近平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正确认识八一起义和井冈山斗争的历史地位、历史价值和蕴含其中的革命精神提供了科学指导。

      科学界定和大力弘扬八一精神,与我们宣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等革命精神的意义是一致的,都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弘扬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都有助于发挥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政治资源的积极作用,让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世代相传、永放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人民军队长期形成的良好形象”、“改革是要更好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更好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更好坚持我军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

      今天,科学界定和弘扬八一精神,对于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实现强军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科学界定八一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八一起义的历史地位、历史价值所决定的

      笔者从十几年研究中,感到读懂南昌起义,毛泽东是第一人。

      1948年2月,军委提出全军统一军旗,向全军征集军旗式样,500多个样式,但均无“八一”二字……

      周恩来后来回忆这一经过,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他说:

     “定军旗的图案的时候,正是解放战争快要取得胜利的时候,我和毛主席在一起工作,各种图案都选不上。毛泽东同志说,何必另选呢?把‘八一’两个字写上就是一个图案了。”

       这一段朴实、简单而又深刻的话,是多么闪光的语言呵!军旗,誉称“军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是国家武装力量的象征。

      习近平同志在揭示南昌起义历史背景时,说:

     “当大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背叛人民,向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血腥的屠刀。一时间,神州大地笼罩在腥风血雨之中,中国共产党面临被赶尽杀绝的严重危险,中国革命处于命悬一线的紧要关头。在严酷的斗争和血的教训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就无法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就无法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无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

       习主席的话,字里行间,透视了一个重要的真理:

       南昌起义,不仅是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而且是党政治上一次重大觉醒。

       历史表明,南昌起义,在那最黑暗的年月,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走出了一支把红旗插遍全中国的人民军队。这种在危难中奋起,在敌人刀众中杀出一条血路的英雄主义精神,是八一起义所独有的。

      南昌城头的枪声,是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先河,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同时,八一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历史,其火种遍及全国呈现燎原之势,为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3年7月,8月1日便被确定为我军的建军日。1949年,“八一”两字作为主要元素铭刻到军旗、军徽上。用如此规格来界定一个历史事件,在我党和军队建设史上是罕见的。

      今天,“八一军旗”作为人民军队光辉形象的“代言词”,誉满全中国、誉满全世界;

      再是,八一起义的历史功绩还在于它为党和国家、军队培育了一大批栋梁之材。从八一起义中走出了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十大元帅中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就有7位: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林彪、叶剑英,而参加过起义的大将、上将更不在少数。八一起义堪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帅摇篮。这些叱咤风云、彪炳史册的共和国元勋几乎参与和经历了中国革命的整个过程。

      井冈山斗争、中央苏区、红军长征等重要历史事件的研究和宣传中,都总结概括了重大历史事件所产生的伟大精神,但八一精神的基本内涵至今未通过权威形式加以认定,这与八一起义的历史地位、历史影响不相符,也不利于八一精神地学习和宣传,这是当前“八一起义”研究和宣传中亟待解决的历史性重大课题。

      (三)科学界定八一精神,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政治心愿

      八一起义在南昌举行,南昌因此而有了“英雄城”、“人民军队摇篮、“军旗升起的地方"等美誉,南昌人民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发挥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资源的优势,不仅八一起义的旧址——江西大旅社、贺龙指挥部、朱德教导团等保存完好,而且修缮一新,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开放。为了铭记这一光辉历史,以“八一”命名的场所成为南昌一大区域优势,如,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起义纪念碑、八一广场、八一学校、八一大道、八一体育场、八一公园、八一大桥等等。这些革命旧址和纪念场所,不仅成为南昌人民瞻仰之地,而且吸引全国各地群众前往参观学习,对学习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

      令人遗憾的是,八一起义距今已94周年,但这一伟大历史创举所产生的伟大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涵,却说法各一。

      南昌和外地前往参观学习的群众都盼望对八一精神的基本内涵,能有一个规范的、权威的科学界定,面对人民的期盼,面对历史的重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否则,有愧于前辈、有愧于英雄城的称号,也有愧于历史和时代的重托。

      概括和总结八一精神,是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职能所系。尽管对八一精神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确信,南昌起义孕育的八一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源头之一的历史地位,终能达成共识,得到确认。

 二、多年的研究成果,为科学界定八一精神的基本内涵提供了必要条件

       南昌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八一起义的宣传,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士对此也卓有成效地工作。

       特别是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近十年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承担起“八一精神”全面系统地研究和提炼工作,在深入研究、探讨和广泛交流、吸纳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于2014年对“八一精神”提炼出了“听党指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为民奋斗”的文字表述。

      至今,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仅举办八一精神专题报告会就有近百场。

      任何一种精神的表述,都有其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八一精神的表述,如何体现八一南昌起义所突出表现出来而今天又特别需要发扬的精神呢?

      笔者的解读是——

(一)听党指挥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他还说:“前进道路上,人民军队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这一条当作人民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

      听党指挥,是八一起义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也是起义军的灵魂。八一起义,是改组后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首次装起义;起义的领导核心,是党中央任命的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党的前委会”是党对军事领导的创新的形式;参加起义的部队,是党所掌握和受党影响的国民革命军中的部分队伍;起义领导人是听党指挥的典范;起义部队中的党员,在最紧要、最危急、最艰苦的关头,形成了坚强的核心。

      南昌起义英雄事迹,留给后人最深刻的记忆,是起义领导人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

      贺龙起义前就坚定地表示:“我完全听党的话,党叫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他在共产党最困难的时候,选择了共产党。

      叶挺的部队是起义军的重要基础力量,他在党的指示面前,毫不含糊,坚定不移。在起义组织指挥中,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朱德同志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在起义军遭受挫折面前,树立起高山般的信仰丰碑。

      在茂芝会议上,有人提出解散部队,他站出来明确表示: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起义部队带出去,将革命进行到底;在天心圩军人大会上,他鼓励大家,只要坚持下去,中国也一定会有一个“一九一七”,他和陈毅以非凡的英雄气概和革命胆略,带领起义部队走出困境,走向胜利,以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周恩来在汤坑之战后召开的领导人会议上,强调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要有继续奋战在党的旗帜下的决心,并根据张太雷传达的中央命令,对起义军人员作了妥善安排,有效保存了革命火种。这些火种根据党的指示,奔赴新的战场,开展新的斗争,为实现党的目标继续奋斗不息。

      起义军将士永远奋战在党的旗帜下的光荣传统,在以后的建军实践中不仅得到继承,而且不断丰富发展。

      听党指挥,成为我军始终不变的军魂,成为我军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敢为人先

      习近平在总结我军成长史中说:“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彰显改革创新的伟大力量。人民军队成长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

      南昌起义的伟大壮举,对我们最大的感召力是敢打第一枪的英雄气概。

      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业。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八一起义中突显在敢于担当的政治气魄和敢闯新路的革命勇气。

      八一起义,是周恩来等领导人力排张国焘的阻力,坚定按中央原定计划起义的伟大壮举;八一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蒋介石大屠杀的恶劣环境下,打响武装反抗的第一枪;八一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首次顶着共产国际的压力,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条件下,独立自主地发动和领导的武装起义。

      回顾八一起义的历史进程,在没有现成理论指导、没有实践经验借鉴、遭受主力受挫、历经艰难险阻的环境下,艰苦探索旧式军队改造和无产阶级新军队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在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原则等诸多重大问题上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南下广东失败后,朱德、陈毅等认真总结教训,把作战目标由进攻城市转为占领农村,把作战形式由正规战转为游击战,第一次将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第一次打出工农革命的旗帜,第一次探索了“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雏形,率先实现军事战略转变。“坪石大捷”中,起义军以一个团的兵力粉碎了许克祥五个团的进攻,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

      八一起义中敢为人先的精神,不仅体现在打响“第一枪”,而且体现在历史进程中诸多开创性的探索和实践。“敢为人先”是八一精神的显著特色。

(三)百折不挠

      习近平在总结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力量时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人民军队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

      南昌起义前辈,用生命诠释了不屈不挠,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八一起义将士百折不挠的刚强意志,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927年,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的白色恐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没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毅然发动武装起义,以革命武装反抗反革命武装,历尽千险也毫不动摇、表现出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在千里转战中,遭遇4万多敌军的追堵围歼和劳师远征、补给不济以及“失联”等种种艰难困苦,起义部队殊死拼搏,浴血奋战,战胜了前进路上种种困难,表现出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起义主力广东受挫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在朱德、陈毅率领下,摆脱重兵追击,转战闽西、赣南、粤北、湘南,发动著名的湘南起义,毅然奔向井冈山,实现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朱毛会师”,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再次表现出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主力失败后,信念坚定的共产党人历尽千难万险寻找党组织,发扬愈挫愈勇的精神,继续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斗争,同样表现出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诸如此类的英雄壮举和历史事实充分说明,“百折不挠”四个字是八一起义将士历经挫折而不屈服、受尽磨难而不气馁的革命精神的真实写照。

(四)为民奋斗

      习近平同志在展望我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时说:“前进道路上,人民军队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纵观南昌起义的全过程,我们找到了起义将士在失败和挫折面前创造奇迹力量的唯一源泉:为民奋斗的献身精神。

      为民奋斗,贯彻了南昌起义的全过程。中共中央将“土地革命”确定为八一起义的目的,明确提出了“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问题”和“救国救民”的口号,这不仅明确了八一起义的目标,实际上也指明了新生人民军队的宗旨,具体地历史地回答了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重大问题,彰显出这支革命队伍与历史上任何由统治阶级掌握的军队的本质区别,成为起义将士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力量源泉。

      为了“救国救民”,贺龙、朱德等诸多人士抛弃高官厚禄和安逸舒适地生活,聚集南昌,聚集在党的旗帜下,参加武装起义;

      为了“救国救民”,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在危险紧要关头,总是挺身而出,身先士卒,一马当先;

      为了“救国救民”,起义军面对强敌和艰苦环境,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浴血奋战。

      八一起义在南昌激战四小时歼敌3000余人,壬田遭遇战和会昌攻城战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汤坑战斗两天打垮敌军三个精锐主力师,不少同志为了“救国救民”流尽最后一滴血,英勇事迹不胜枚举,可歌可泣;

      为了“救国救民”,起义保留下来的将士,以各种形式继续投入为民奋斗的伟大事业,为实现起义的根本目标而不懈努力。

      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兴起和苏维埃第一个政权的创建就是典型事例之一;

      为了“救国救民”,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在突破重围、艰苦奋战的条件下仍然不忘八一起义的根本目标,在转战赣粤湘南途中,积极开展按口分田、插标分田运动,大力创建苏维埃政权。

      八一起义留下的历史轨迹说明,八一起义之所以没有停留在单一的武装起义,而且在开展武装斗争的同时,积极开展分田运动和苏维埃创建等诸多工作,其原因在于牢记了起义的根本目标和“救国救民”的历史使命和宗旨。

朱德同志1952年为八一起义纪念馆题词时就深情写道:“学习八一起义英雄们为人民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建设社会主义伟大祖国”。这是对八一精神的高度颂扬和后人的期望。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八一精神这“十六字”的表述,既集中体现了八一起义前辈的精神风貌,又是新时期特别需要继承和弘扬的革命精神。笔者认为:

       这一表述:突出了八一精神是我军军魂的客观实际,又符合时代的政治建设需要。

       进入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把听党指挥,坚定信念,作为全党政治生活的头等大事,把树立“四个意识”作为各级干部的立身之本。作为“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

      南昌起义的全过程,呈现了起义将士听党指挥的格局,周恩来等起义领导人,是听党指挥,坚定信念的典范。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抛弃高官厚禄,听从党安排,义无反顾地参加南昌起义,是听党指挥的高度政治自觉。

      当前,许多干部在金钱物质诱惑下,丧失了党性原则,原因之一,就是理想信念淡化。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坚定信念的执着追求的光辉形象,是当代人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取向的一面旗帜。

      南昌起义将士,不惜流血牺牲,就是靠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那个年代,跟党走就是信念,听党指挥,就是八一起义前辈坚定信念的具体体现。

      今天,我们面临深化改革开放的各种考验,只有用八一精神严格政治纪律,约束行为,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保持和党中央高度一致。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把弘扬八一精神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动力。

      这一表述:既突出了八一精神的鲜明特征和基本内容,更是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实际需要。

       敢为人先,是打响第一枪的精神动力。正是有了第一枪的榜样作用,才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全国上百次武装起义的发动,推动全国武装斗争深入发展。

      百折不挠是八一精神的基石,起义军南下失败后,在极其艰难险阻中,起义军千里转战,迎来了朱毛红军诞生,找到了武装斗争正确的道路。

      习近平同志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又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

       实现这一伟大目标,不仅需要在物资上强大起来,更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实现伟大目标的精神支柱。把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作为八一精神的基本内容,既是弘扬八一精神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这一表述:既体现了八一起义、八一精神的宗旨,更突出了落实习近平“不忘初心”指示的实际需要。

       把为民奋斗作为八一精神的核心内容,不仅符合我党、我军的宗旨,也是落实习总书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指示的客观需要。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率新一届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朴实亲切、饱含深情的话既是共产党人的时代强音,也是弘扬八一精神的初衷。

      当前,实现中国梦,强军梦,需要每一个共产党人付出艰苦努力。用实干托起中国梦,强军梦,更需要发扬周恩来等南昌起义前辈们在血雨腥风前,冲锋在前,担责在先,为民奋斗的献身精神。

      南昌起义的孕育了伟大的八一精神,在人民军队建设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八一精神随着军队的成长而不断丰富,永远成为激励人民军队和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科学界定、大力弘扬八一精神,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我军近百年的成长历史,有力地印证了八一精神的巨大历史价值,深远历史影响和强大的生命力,这一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出那个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苏区精神的性质、地位和意义时所指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我们今天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将蕴涵其中的丰富内涵,科学系统地展示出来,坚持不懈地传承下去,意义极为深远。

(一)弘扬八一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推进伟大事业,取得了全方位成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今天,我们开启全面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面对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面对确保新时期建设的宏伟目标,重温“听党指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为民奋斗”的八一精神,更加深刻地感到,科学界定、系统揭示、大力宣扬八一精神的基本要素,确实意义重大。

      弘扬“听党指挥”的革命精神,有利于坚决贯彻如期实现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自觉性。

      弘扬“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有利于强化坚持创新发展的政治担当,加强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更加自觉地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弘扬“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有利于提升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的政治勇气,有利于提升正确面对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破解发展难题的政治勇气。

      弘扬“为民奋斗”的革命精神,有利于强化全党的宗旨意识,自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而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有利于激励全体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近百年的历史证明,伴随伟大创举锤炼出来的“八一精神”,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

(二)弘扬八一精神,是实现党在新形势强军目标的精神动力

      八一起义和八一起义所产生的革命精神,不仅在人民军队诞生中具有特殊意义,而且在人民军队建设发展中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八一军旗闪耀的不仅是八一历史事件本身,更重要的是伟大创举孕育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

      郭伯雄、徐才厚等腐败问题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背叛了我军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政治信仰产生了根本性的动摇。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中汲取政治营养,对于经受考验、抵御侵蚀、坚定信仰是何等重要。

      习主席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提出要为建设一支听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是总结我们党建军治军的成功经验,适应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发展变化,着眼于解决军队建设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党在新形势的强军目标,这个目标与我军一以贯之的建军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是一致的,其精髓与八一精神的基本内涵“听党指挥,敢为人先,百折不挠,为民奋斗”的核心是一致的,是我军优良传统、优良作风和革命精神的继承、丰富和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

      把八一起义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强军目标结合起来学习、思考,有利于从我军近百年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事实中,从我军诞生之日创立的克敌制胜的传家宝中,深刻理解新时期强军目标的战略意义,从而进一步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强军梦奋斗不息。

(三)弘扬八一精神,是推进时代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客观需要

      八一精神的研究,除了要还原其应有的历史地位外,主要在于挖掘它的现实意义,理论研究离开了为现实服务的目的,再正确的理论,也只能是一纸空谈。

      如何弘扬八一精神?让八一精神永放光芒?

      首先,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八一精神固有的精神内核,永远不会过时,但只有和时代精神相结合,与党的中心任务相结合,才能发挥它强大的生命力。

      1997年,我们根据地方领导招商引资的要求,结合建军70周年,倡导了一个“团聚在军旗升起的地方”的活动,南昌起义领导人后代,军队英模,军旅企业家,军内外学者近百人,一起瞻仰了八一起义纪念碑,参观八一起义旧址,在纪念碑前举行庄严宣誓,以弘扬“八一精神,促进南昌发展”为主题进行了研讨,军旅企业家还为当地企业对口座谈,为南昌经济发展建设献言献策,在南昌军民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其次,弘扬八一精神,最有效的途径,是融入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弘扬八一精神,离不开文化建设大环境的依托,离不开人、财、物的支撑。只有把弘扬活动纳入地方党政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才能得到各方的有力支持。

      在2002年,地方领导提出对八一广场进行改造,我们抓住时机,提出以“弘扬八一精神为宗旨,以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为主题”的方案,得到地方领导的肯定。今天的八一广场,除纪念碑在原有的基础上加高,外廓进行装饰外,新添了三个亮点:一是以军歌为主的音乐喷泉,使人们走进广场感受到军歌震撼;二是新添了八块军史浮雕,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红都瑞金和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钢铁长城八幅画卷,展示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的主题;三是新添了120米的军事大事记玻璃过道,记述了我军从诞生到今日重大历史事件。军内外参观者都称赞,改造后的八一广场,既是国防教育的阵地,又是弘扬八一精神宣传八一精神的窗口。

      最后,弘扬八一精神,最好的办法是打造特色品牌,八一精神的宣扬,仅仅靠开研讨会、办网站、出书刊,收到的成效毕竟有限。为了加强宣传效果,应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八一特色品牌”,如:修建八一军魂园,创作建军大业电影、电视剧,创作八一组歌等。通过这些品牌的力量,给世人以震撼,给社会以正能量传播,聚集社会各界力量,奏响我们时代的壮歌——永远的八一精神。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八一起义所形成的八一精神,不仅是人民军队革命精神之源,而且堪称中国革命精神的先导之一。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共产党?

      共产党为什么选择了武装斗争?

      答案全在南昌起义……

      答案全在八一精神……

      毫不夸张地说,南昌起义,不仅是军事上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暴动,更是中国共产党人重整理想信念的一次考验。

      南昌起义是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圆梦中华,复兴中国的伟大开端。

      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南昌起义、八一精神,都有无可争议的历史地位。

      受“文革”左的影响,史学界曾经似有一种倾向:党史、军史和革命精神的研究,只写或多写一个领袖,一条路线相关的相关题材,尽管这种现象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有了根本扭转,但在八一精神研究这个领域,还或多或少有些影响……

      八一精神,在人们视野里,为什么会渐渐远去?甚至被遗忘?

      除客观历史原因外,权威机构对八一精神缺乏基本认同感,这应该是八一精神研究滞后的原因之一。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习近平同志亲自归纳和宣传“红船精神”的实践,为我们研究八一精神,树立了榜样。

      八一精神,随着军队的成长而不断丰富,它和其他革命精神一样,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翘首以盼,呼之欲出的八一精神的宣传,能从英雄城,走进军营,走向全国!

Copyright 2011-2019 by www.nc81.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 地址:南昌八一大道418号电话:0791-86239870
联系及投稿电子邮箱:luntan81@163.com赣ICP备19000874号-1 技术支持 格网科技 浏览量:498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