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情怀
您的位置: 首页 > 八一情怀
“听党指挥”铸军魂 ——学习人民军队百年强军史料札记
来源:周根保 日期:2024-08-05
导语
在喜迎建军百年的临近的日子里,无数的心灵沉浸在深深思考中:
为什么我军从建军之初的“赣南三整”、“三湾改编”,到两次古田会议、延安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能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拨云见日,力挽狂澜,拯救人民军队于危难之中?
深入剖析百年强军征程所凝聚的历史智慧时,人们的脑海中,无不彰显了“听党指挥”这一军魂的深厚底蕴和坚定信念。
正是“听党指挥”这四个掷地有声的字,引领着人民军队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始终坚守初心,不断壮大,最终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
历史表明,我军之所以能在漫长百年征程中,历经磨难而不断取得辉煌胜利,关键在于我军始终坚守初心,勇于自我革新。
当年“赣南三整”、“三湾改编”,到两次古田会议、延安政治整军会议的召开,正是我军凤凰槃、浴火重生的关键节点,为我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人民军队必须牢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把这一条当作人民军队永远不能变的军魂”。
〈《求是》杂志,2022.15)
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深刻揭示:坚持“听党指挥”的建军之魂,既是我军壮大壮实之根基,也是我们取得辉煌胜利的基石;更是当今时代,迈向世界一流军队不可或缺的根本保证。
历史庄重表明:
“听党指挥”:是解开历史之“谜”的金钥匙。
从“赣南三整”、“三湾改编”到两次古田会议、延安政治整军,能使我军化险为夷:这背后的一切原由,皆由老一辈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和习近平总书记,面临军队生死存亡之际,力挽狂澜,把“听党指挥”庄严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述“听党指挥”这一军魂,是如何造就的。
一、两支起义部队,都是在“听党指挥”的旗帜下,走上“上山”之路
历史又如此奇特,在江西上犹县境内,两山之间,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和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军余部,虽然被敌人分隔两处,但在探索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怎样建设一支人民的军队等问题上,各自都得出了几乎相似的认知,演绎了几乎相同的“上山”故事。
史料记叙,1927年10月5日,朱德率领从三河坝撤下起义军,来到饶平的茂芝村,得知南昌起义军主力在潮汕遭到失败,指挥部也不存在了,一时间感到震惊和茫然……
失败主义笼罩全军。而四周的敌人大军压境,企图一举消灭起义军。
形势十分严峻。
10月7日,朱德在茂芝全德学校,主持召开20名军官会议。
会上不少人说:既然主力都失败了,叶军长又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我们留下还能干什么?不如散了好。
朱德振臂一呼,反驳说:“南昌起义军主力虽然失败了,但是,这面旗帜不能丢!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南昌起义的革命的种子保留下来,我有决心担起革命的重担,有信心把这支队伍带出敌人的包围圈,和同志们团结一起,一直把革命进行到底。”[]
经过一番争论,朱德的意见得到多数人的支持。
会议最后作出“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的决策,摆脱了过去“围绕城市闹革命”的方针,起义军从此开始了“上山”,开始了打游击,开始走上新生道路。
解放后,朱德在回忆这段历史时说:“我们由福建退至江西,开始被廹上山,被迫进行游击战,这有一个好处,即开始转入正确方向——游击战的方向。”[]
在西进千里转战中,朱德把游击战,作为起义军唯一发展方向,特别是坪石大捷,运用游击战,我军一个团的兵力,战胜了许克祥的六个团,首创了我军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作战方法的转变,使濒于溃散的部队,焕发勃勃生机。
1928年元月,宜章年关暴动,揭开了湘南暴动序幕,3个月内,起义军以武装暴动建立了宜章、郴县、耒阳、永兴、资兴、安宁等6个县苏维埃政府,在湘南开展了轰轰的土地革命。
1928年4月,正当湘南暴动如火如荼开展之际,敌人组织7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对起义军联合“围剿”。
在敌强我弱严峻形势下,朱德不顾湘南特委反对,采取“且战且退”运动战方法,撤出湘南,直奔井冈山。终于4月26日,到达砻市。
4月28日,从井冈山下山、掩护朱德从湘南撤退的毛泽东,也率部从酃县,回到砻市。
4月28日,这是个记入历史史册的一天:
两位伟人的巨手,终于紧紧握在一起……
朱毛井冈山会师,经历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奇迹: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军“上井冈山”,也不是像人们传说中的那样……
史料记载,毛泽东上井冈山,有“初上”和“重上”两个不同阶段。
初上,是古城会汉后,1927年10月6日,毛泽东亲自去茅坪大苍村会见了袁文才,并送枪一百支,对袁文才做好了思想工作,10月7日,才把工农革命军的伤兵病兵安置到茅坪……
此时,毛泽东并没有带部队上山,却指挥部队经古城、砻市、向酃县进军。直至在大汾打了败仗,才最终确定了上井冈山。
谭政在1980年4月13日回忆说:
“那时我是毛泽东的秘书,……由于大汾战败,我们就上了井冈山……
……上井冈山是逼上去的。”[]
史料表明,当时,毛泽东率领起义军,踏遍了罗霄山脉的北段、中段以及南段边缘后,直至1927年10月27日,在王佐的欢迎下,才率部进驻井冈山的中心茨坪。
从此,工农革命军落脚井冈山,开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
与南昌起义主力失败悲剧相似,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上山前,也遭受过出师不利的考验……
1927年9月9日,震撼全国的秋收起义,霹雳一声爆发了。起义战士和广大工农,向土豪劣绅和国民党猛烈地冲杀过去,工农武装革命的风暴,席卷了湘东赣西大地。但秋收起义的惊雷炸响后,又多一声惊雷轰鸣而去。由于当时起义战略指导失误和战术上的分散,致使三个团刚起义就连遭挫败,用毛泽东的话,“连打了几个败仗”:
9月9日,驻修水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取道长寿街,围攻长沙,刚收编的国民党邱国轩部突然叛变,毫无防范的一团二营,受到该部袭击,全被打垮。
9月10日,第二团从安源出发,由于主要干部麻痹轻敌,于17日攻克浏阳县城后,遭敌优势兵力突然袭击,部队全部被打散。
9月11日,毛泽东率第三团从铜鼓向浏阳进军,一举攻下长沙东门,团长苏先骏疏于防范,于14日遭到敌军反扑,起义军被迫转移。
在起义连遭失败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审时度势,决定立即实行战略退却,指示起义部队到浏阳县文家市集中会合。
9月19日晚,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前委会议,集中讨论部队进军方向问题。毛泽东在激烈的争论中,说服了大家,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退往湘粤赣边境,寻机上山打游击。
9月21日,起义部队在毛泽东率领下,开始了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至此,起义军进军方向,由攻打长沙改为向湘赣边的农村山区转移。
一个是文家市,一个是茂芝村,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内容,但传递的都是同一种“信仰”;都是在“出师不利”的阴影下,做出的“上山”决策。
两支起义军,在两位伟人的领导下,以非凡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信仰,冲破千难万险,开始了对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伟大的探索。
二、两支起义军余部,都是采用“整顿”的办法,奠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石
秋收起义革命军在向罗霄山脉中段行进中,不仅路途越来越艰难,部队也越来越不好带。秋收起义的参加者赖毅后来回忆道:
“那时,逃跑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竟然互相询问:‘你走不走?’‘你准备往哪里去?’”“第一营第一连的一个排,就在排长的唆使下,利用放哨机会逃跑了,并且带走了所有的武器。”
不仅当兵的跑,官场中也有不少人动摇叛逃。起义后先是四团团长邱国轩叛变,一团团长钟文璋弃部出走,二团团长王兴亚下落不明,后是三团团长苏先骏、师长余洒度离队(后来叛变)。
9月29日到达永新县的三湾村,部队5000余人,只剩下700多人。到达三湾的当天,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决定对部队整顿和改编。这就是我军建军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
9月30日清晨,毛泽东在三湾的枫树坪,向全体官兵强调了改编意义后,接着慷慨激昂地说:“同志们,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这有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条腿,我们也有两条腿。贺龙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了军长,带了一军人马。我们现在不只有两把菜刀,我们有几百人,还怕干不起来吗?你们都是秋收起义出来的,一个人可以当敌人十个,十个可以当他一百,我们现在有这样的几百人的队伍,还怕什么?没有挫折和失败就不会有成功。”[]
这次整编,在思想整顿、坚定信念的基础上,把部队从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建立了士兵委员会,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主义制度。三湾改编,是秋收起义军的一个转折点,毛泽东后来说:1927年,在三湾村“那个村子里,工农革命一个师整编为一个团,那是一次新生。”
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在西进的转战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考验,和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军所遇到的情况,几乎相似。
当年随朱德一起战斗的杨志诚,解放后回忆了这段历史:
“这时已是十月下旬,山林里的气候已经很冷了,我们身上却还穿着八一起义时发下的单衣,破烂不堪,到处是汗污,到处是破洞。短裤遮不着的小腿,饱受风吹日晒,皴裂得像两条木棍子。鞋子早已穿烂了,要打草鞋,既无材料,又无时间,有的撕下块布把脚包起来走,有的索性打赤脚走。露营更是经常的宿营方式。一到宿营,个人就把树叶子垫在身子底下。至于吃饭,那更是困难。吃饱肚子的时候是少有的,尤其难耐的是疾病的折磨,南方发病的季节,拉痢、打箅子的一天天增多,又没有医药治疗,有的就寄养在老乡家中,病势沉重的,就在野营的树下或是小道旁牺牲了。”
“自然,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到了目的地的。很多人受不了这种失败的考验,受不了这种艰苦困难的考验,不辞而别了。一路行军,只要碰上岔道,就有三三两两向岔道上走了,喊也喊不准。记得这天刚上路没多久,我们连的一个湖南籍士兵便离开大路走开了。我追上去喊他,他掉转身来,举起枪,唰啦推上了一颗子弹,指着我说:‘你敢来?’我连忙讲好话:‘朱军长说过,你受不了苦可以走,可是枪是革命武器呀!’……他想了想,把枪一扔,头也不回地走了。像这样的事,不是一回两回,在到达信丰的时候,迫击炮也被陈叶珍带走当土匪去了。”[]
进驻安远县天心圩时,起义军师、团领导,相继离队,这支部队领导,除朱德外,只留下73团党代表陈毅和74团参谋长王尔琢;部队从一千多人只剩下八百人。
面对部队顷刻溃散的局面,朱德采用和毛泽东几乎同样的办法,保持了起义军的稳定——
10月下旬,起义军进入江西,敌人忙于打内战,不追了,朱德在陈毅协助下,抓住这个时机,搞了二十余天的“赣南三整”。
朱德在《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一文中写道:“十月底到了大余,对部队进行整编。首先,整顿党、团组织,成立党支部。”到了上堡后,“我们利用这一时机进行了整训。首先是整顿纪律,那时就规定了募款和缴获的物资要全部归公。其次进行军事训练,每隔一两天上一次大课,小课则天天上。”[]
为了便于指挥,在大余整编中,朱德把队伍整编为一个纵队,朱德任司令,陈毅任指导员,王尔琢任参谋长。
三河埧突围后,起义军一路情绪低落。经过这一段整顿,部队逐渐活跃起来,部队中谈笑声,常常在人群中回响。
从此,部队精神面貌大为改观。不仅纪律加强了,信心更足了,而且战斗力也提高了,部队走向了统一团结。
前有毛泽东的“三湾改编”,后有朱德的“赣南三整”,同是改造起义军的宝贵法宝。
“三湾改编”和“赣南三整”,都是意在坚定信念,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它不仅对起义军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且为我军以后的整党、整军提供了宝贵经验,可以说,我军各个历史时期的整党、整军,无不和“三湾改编”“赣南三整”有着内在联系,所不同的,只是注入了新的内容,有了新的发展。
三、两次古田会议、延安整军,均聚焦“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核心议题,为军队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坚定的信念,为未来的方向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我党我军历史上有两次著名的古田会议和2024年的延安政治整军,可以说是三次伟大的转折。
1929年的古田会议,立起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根本原则;2014年的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立起了新时代政治建军方略;2024年的延安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以整顿形式开展政治整军,重塑新时代百年强军目标。
一次定型、一次重塑,又一次新生,根本上都是解决从思想上政治上掌握和建设军队的问题,其实质都是凝心铸魂的需要
1929年,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就到底“归谁领导、听谁指挥”这一原则问题发生了争论,部分同志产生了“革命向何处去”“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
在紧要关头,毛泽东勇敢地挽救了革命的狂澜,坚定地维护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性和战斗性。他坚决主张党对军队的领导权,并在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上,首次以党的决议形式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这一重要举措,不仅初步实现了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理论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更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军队受到了多元思潮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在徐才厚、郭伯雄等腐败分子的主导下,军队内部的政治建设及政治生态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和破坏。
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主席亲临古田,庄重地主持并出席了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盛会,为其注入了更加深刻的内涵。
在会议中,习近平主席鲜明地指出,本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核心要义在于溯源求本,深入检视我们的初心与使命。他敦促全军上下,必须铭记初心,不忘从哪里出发,为何踏上这条征途,唯有如此,方能行稳致远。同时,他郑重宣告,会议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整风精神,深入研讨并应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如何从思想和政治层面加强军队建设的重大课题。这不仅是对全军政治工作的一次全面审视,更是对未来军队发展方向的深邃思考与探索。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为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定调,为新时代军队建设提供根本遵循。他的话语展现了对军队政治工作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全军将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昂扬斗志和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历史往往回头看时才显得透彻。两次古田会议都是历史的重要转折点。第一次古田会议在红军危急时刻,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建军方向,为无产阶级革命军队定型。新古田会议在军队积弊深重时,带领军队浴火重生。党的十八大后,尽管反四风取得成效,但思想积弊仍深,正风肃纪未占压倒性优势。此时,古田会议的思想重塑和初心重焕,对清除流毒、巩固党的权威和领导至关重要。
新古田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严肃指出了部队中特别是领导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深刻剖析了原因。他强调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并提出了“四个立起来”“五个着力抓好”等治本之策,全面拉开了政治整训的序幕。这次会议成为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新起点,党的权威和核心得到巩固,优良传统和作风强势回归。
胜利之源深植于古田、延安政治整军,历史的荣光在此续写。古田会议、延安政治整军,犹如磐石般奠定了人民军队的坚实基石,翻开了新时代政治建军崭新的一页。
在全军党建、思想教育、改革、基层建设、人才工作会议的引领下,强军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正在谱写。
习近平主席的强军方略如同明灯,指引着全军官兵坚定信念,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成就。我们回望古田、延安,重温那段峥嵘岁月,从中汲取真理的力量,弘扬政治优势。我们铭记“三个务必”,不断提升政治能力,捍卫“两个确立”,拥护“两个维护”,以昂扬的姿态续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结 语
“听党指挥”不仅是迈向世界一流军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军道路的重要政治基石,更是南昌起义得以成功发动的关键政治保证。
回望“赣南三整”“三湾改编”,二次古田会议、延安政治整军,不难看出,人民军队由弱到强,从苦难到辉煌,一个重要法宝就是:
“听党指挥”!
"听党指挥",始终是我军坚定不移的军魂,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将坚定不移地遵循这一原则。
“听党指挥”——这个刻印人民军队将士灵魂深处的鲜明标记,已经穿越历史时空,在人民军队近百年的历程中,熠熠生辉……。
今年是第二个古田会议十周年,是延安政治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之年,也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百年强军冲刺之年,我们在牢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首创“听党指挥”的基础上,应以两次古田会议、延安政治工作为分水岭,开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伟大出发,努力在强军兴军伟大征程上,守正创新,笃行见效,书写新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