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田变成“活资产”
——土地流转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添活力
2月的西藏山南,微风习习、艳阳高照。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山南市乃东区克松社区,农民戴着藏帽、穿着整洁,依次领取崭新的百元钞票,为即将到来的藏历新年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2月9日,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山南市乃东区克松村社区,农民依次领取崭新的百元钞票,为即将到来的藏历新年增添了喜庆的氛围。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2月9日,西藏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西藏领峰田舍益家公司负责人赵全(左一)给当地群众发放分红。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曾经被农民视为“命根子”的土地,如今变成乡村振兴的“活资产”。38岁的拉巴次仁,拿到了自家土地的“收成”2万元。与过去不同的是,同样的土地实现了“高产”:土地流转费、田间劳务费和土地托管分红三项收入。“家里有10多亩土地,租出去8亩。自己农闲到工地打工,每月能挣6000多块钱,去年全家收入5万多。”他说。
1959年,克松村是西藏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子,因此被称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从民主改革,到改革开放后的土地承包,再到如今的土地流转,每一次改革都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益。”克松社区党支部书记边巴次仁说。
2月9日,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山南市乃东区克松村社区,农民依次领取崭新的百元钞票,为即将到来的藏历新年增添了喜庆的氛围。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2月9日,山南市乃东区克松村社区领到分红的农民兴高采烈。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2月9日当天,与拉巴次仁一起领分红的还有18人。在西藏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的帮助下,克松社区去年把83.5亩土地流转给供销社社有企业——西藏领峰田舍益家公司,用来种植蔬菜。公司则按照每亩每年1500元标准交付租金,同时还给村民按照每亩每年1500元发放劳务费。
土地流转让60岁的刚祖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他拿到3万多元的分红。“流转的10亩土地全部种上了萝卜,由公司提供种子、化肥、农药,还教种植技术。去年萝卜产量高、销路好,今年更有干劲。”刚祖说。
克松社区前两年也曾尝试种玉米,最终也没卖上好价钱。如今这里通过土地流转,村民调整种植结构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有了资产性收益。
拼版照片:上图是西藏山南市乃东区克松村社区农业产业生产基地规划图(2月9日摄);下图是克松村社区农业产业生产基地(2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73岁的索朗曲珍流转了5.2亩土地,当天拿到15660元,开心的笑容挂满脸庞。“这5亩地以前每年打理都要雇人干活,花费3000元左右,卖粮收入不到5000元,全年到手的现金收入不足2000元。”她说,“现在再也不愁怎么种了,流转出去的土地全部种上蔬菜,干活省事、收入翻倍。”
这是西藏山南市乃东区克松村社区农业产业生产基地(2月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土地流转后,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动力逐年增多。一年前,洛桑旺久和妻子还在家围着农田忙活。去年他家流转了6亩土地,妻子在市区照顾孩子上学,他开始在市区跑出租,去年仅跑出租收入达17万元。
边巴次仁说,根据村民自愿的原则通过土地流转,大家都尝到了甜头。今年我们计划再流转500亩左右,并根据市场行情,由公司和村民共同商量决定种植哪些品种。相信牛年我们收入更“牛气”。“我们聘请了四川农大、西藏自治区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对土地进行研究检测,力求科学种植并实现效益更大化。”西藏领峰田舍益家公司负责人赵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