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风采
您的位置: 首页 > 军人风采
甘当强军路上的“磨刀石”——记火箭军某部处长丁国林
来源:新华社 日期:2023-01-13
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 题:甘当强军路上的“磨刀石”——记火箭军某部处长丁国林
新华社记者李兵峰
实战化训练的硝烟里,他带领团队“唱黑脸”“出狠招”,对抗博弈助推部队练强本领;重大演训任务中,他筹划设局,摆兵布阵,探索制胜强敌的“大国剑法”;大江南北的广阔地域,他瞄准强敌对手,精心构设逼真战场环境……
火箭军某部处长丁国林组织开展对抗训练(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刘明松 摄)
“磨刀石”上度春秋,火箭军某部处长丁国林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努力锻造大国长剑“砥砺之地”,淬炼一支支能打胜仗的导弹劲旅。
攀上桅杆瞭望,探寻胜战密码
导弹耸立,昂首问天。盛夏时节,火箭军一场发射演练进入关键时刻。
天公不作美,突然刮起大风。发射还能不能按计划进行?担任演习导演助理的丁国林,召集团队研究分析,很快拿出建议:不良天候尚在战标以内,发射准时进行。
最后,导弹成功飞天。凯旋时,参加演练的某旅指挥员说:“能够经受住考验,得益于一次次参加实战化对抗训练,让我们‘在这里学会打仗,从这里走向战场’。”
走进丁国林所在的某部,显眼处高挂“在这里学会打仗,从这里走向战场”这句话。20多年前,他从地方大学毕业入伍,成为一名对抗导调员。
导弹部队开展对抗训练,没有现成经验借鉴,可谓从零开始。就在丁国林他们紧张准备时,一支老牌劲旅开进演训场。
火箭军某部处长丁国林组织夜间对抗训练导调作业(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刘明松 摄)
由于对抗手段有限,丁国林他们营造的“实战化氛围”被参训部队称作“热情的老房东”。听了这话,丁国林脸红发烧,暗下决心要成为实战化训练的麻烦“制造者”、战斗力提升的过硬“磨刀石”。
从“门外汉”成为“导弹通”,他朝着这个目标奔跑:主动请缨到导弹旅跟岗见学,认真学习操作技能、指挥流程;赴厂家、科研院所了解掌握装备设计、性能指标……他很快崭露头角,在上级军事技术比武中勇拔头筹。
从“老房东”到“假想敌”,他牵头组建多个系统,科学构建对抗力量,参与总结形成多种“新抗法”。
如今,鼓劲扬帆再出发,丁国林带领团队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努力寻找“新坐标”,助推部队战斗力实现新跨越。
剑在“抗”中磨,兵在“抗”中练
这些年,丁国林怀揣为国铸剑、锻造锐旅的初心使命,带领团队演真扮像“假想敌”,立起一个个实战化训练靶标。
还是那支老牌导弹劲旅,几年后再次前来“对抗较量”。这一次,官兵们可谓是“吃尽苦头”——
部队长途奔袭,刚至阵地,即被转换任务地域;一路受阻、一路受袭,刚进入发射时间,又被临时更换发射单元、临时更换发射装备……
进场对抗一个多月,从单兵到体系,丁国林牵头组织实施百余次高强度对抗,设置“千难万阻”,部队一路磕磕绊绊,最后落败。
虽然“摔了跟头”,但官兵收获满满。“今天的‘过不去’,是为了明天的‘打得赢’。真正的对抗,就要这样‘刺刀见红’。”某发射架指挥长何方节说,“这里,是我们提升战斗力的阵地,也是锤炼作风、磨练意志的‘炼炉’。”
演训场的“战火”,一场接着一场。不管什么时候,丁国林“唱黑脸”“出狠招”的习惯始终没变,复盘总结时总是直指问题,不留情面。
有人提醒他委婉点,他说:“不能要了训练的‘面子’,丢了打仗的‘里子’。我们就是要让部队在僵局、危局、败局中,找到短板、练强本领。”
“每次和他们对垒,都要掉层皮,但都有大收获。”“这才是真正的‘假想敌’,是值得尊敬的对手……”这些来自部队的点赞,成为丁国林和团队前行的不竭动力。
这些年,他脚步匆匆、成果丰硕,被表彰为全军优秀参谋、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去年,他带领团队复盘近年来的对抗训练,总结梳理一百多个标准文件,为新时代练兵备战的“东风剑谱”增添了新选项。
火箭军某部处长丁国林(中)组织集中复盘讲评,培养对抗导调骨干(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刘明松 摄)
甘以无名铸威名,深居幕后亦英雄
谈起所在单位被评为火箭军军事训练先进单位时,某旅旅长说:“这个‘军功章’,丁国林他们功不可没。”
原来,为了找不足、补短板,这个旅主动申请参加对抗训练。丁国林带领团队为他们制定了“对抗套餐”,结果这个旅的成绩不太理想。
火箭军某部处长丁国林认真研究运用训练装备(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刘明松 摄)
惊喜的是,丁国林给出了一张战斗力建设问题单,那是他带领官兵,一个个数据比对,一段段视频判读,找出的上百个大小问题。
官兵们依此展开专攻精练。数月后,问题得到了整改,这个旅在上级考核中,名列同型号部队第一。
从年头到年尾,一支支部队“进场即参战、下车即打仗”,找到强敌影子,经历“脱胎换骨”,实现能力裂变升级。丁国林和团队把这作为自己的“勋章”。
近年来,他行程数万公里,构建逼真战场条件,撰写的一摞研究报告里,写满了一名火箭军优秀共产党员的殚精竭虑,写满了一名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深思远谋。
为了建强队伍,丁国林没少下功夫。骨干张强刚面对新环境新专业,有些畏难退缩。他为其量身设计成长路线,打出师徒结对、经验共享、任务锤炼的“组合拳”。这些年,他带头探索推行导调员资格认证、等级晋升等制度,带出200多名骨干,打造了“精导真抗、严考实评”过硬队伍。去年底,丁国林带领全处荣立集体三等功。
火箭军某部处长丁国林组织对抗训练导调作业(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刘明松 摄)
火箭军某部处长丁国林带领导调骨干一起研究筹划部队对抗训练(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刘明松 摄)
火箭军某部处长丁国林(中)与骨干一起研究对抗训练问题(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刘明松 摄)
火箭兵的人生价值,在长剑啸天中得到升华和诠释。那一年,数支导弹旅进场训练数月,丁国林他们布阵设局,推送一百多组虚拟态势,设置上千个特情,部队历经加钢淬火,成功发射多枚导弹。
导弹腾空的壮美瞬间,望着尾焰划过的痕迹,丁国林笑容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