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 > 红色文化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江西篇章

来源:美篇 八一情怀w3241210 日期:2022-07-16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用热血浇灌培育革命精神硕果最多的红土地,从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共和国摇篮瑞金,长征出发地于都,出自江西的的伟大革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下面分别介绍:

一,八一精神

      1927年春夏之际,正当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工人武装斗争和农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革命形势却发生了严重的逆转。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尤其是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陷入一片腥风血雨之中。就在国民党反动派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危机时刻,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在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在党直接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2万余人,举行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生死关头挽救了中国革命,宣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诞生。

      打响第一枪,打出天下红!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革命大旗,英勇不屈、前赴后继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殊死搏斗的伟大壮举,是镌刻在中国革命史和人民军队发展史上的一座巍巍丰碑。南昌起义伟大意义不仅是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新时期,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历史,锻炼造就了人民军队的杰出将帅群体,而且铸造了:“坚定信念、听党指挥,英勇善战,作风优良,服务人民,无私奉献”为核心的“八一”精神。

      “坚定信念,听党指挥:源于南昌,初铸于三湾,形成于古田,定型于延安的党指挥枪原则,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八一起义”以来,在战争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坚决听从党的指挥,一往无前,冲锋陷阵在民族独立、祖国解放的杀敌战场,用鲜血开创了人民共和国。和平时期,人民军队又听从党的指挥,义无反顾,无私奉献在大漠戈壁、边关海岛,用忠诚铸起保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钢铁长城。 从当年几万人的起义部队,到今天现代化的强大军队;从大刀长矛、小米加步枪,到今天机械化、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时代在变,环境在变,装备在变,人员在变,但人民军队听党指挥的军魂永远不变。 听党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生命之所系,力量之所在,是中国军队的建军之本、立军之魂。

      英勇善战,作风优良:是我军战斗精神,战斗意志和战斗力展示,从北伐、“反围剿”、长征、抗战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人民军队在征战史上所面对的,几乎都是强大的对手,几乎都是敌强我弱的局面,但最终,胜利都属于我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正如毛泽东主席在听取我军边境作战汇报时,曾动情地说,撼山易,撼解放军难。

      无私奉献,服务人民:是我军宗旨性质根本体现,作为中国共产党所缔造的人民武装,人民军队把党的宗旨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利益,从而赢得了“人民子弟兵”的称呼。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洪水涌来,人民子弟兵冲锋在波峰浪尖上;大火袭来,人民子弟兵奋战于烈焰最凶处。每逢灾难,官兵们总是挺身而出,赴汤蹈火,用血肉之躯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面对地震,面对“非典”“新冠状病毒”,人民子弟兵总是最先投身于最危险的工作,勇敢奔赴离死神最近的地方,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无论是面对战争还是灾难考验,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来都是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 从建设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到建设成渝、成昆、青藏铁路,从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开发到引滦入津三项工程建设,从西部大开发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民解放军全力支援国家建设,把“人民军队爱人民”的誓言,镌刻在了造福人民群众的一处处工地上。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有30多万官兵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生命。唇齿相依,生死与共,军队和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成为我们民族精神宝库中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二,井冈山精神

    滔滔赣江,巍巍井冈。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开辟出一条成功之路,培育出薪火相传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不忘峥嵘岁月,铭记先烈功勋,就要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让这笔宝贵财富传承下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的,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这些要求,蕴含着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指引我们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力量,在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砥砺前行。

   理想信念是党性之魂。革命年代,正是因为有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力量,我们党才能无惧“敌军围困万千重”,有力回答“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信仰至关重要,如同照亮前路的灯,好比把握航向的舵。今天,面对深化改革的硬骨头,面对发展中的突出短板,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不懈进取、对高尚情操的笃定坚持、对艰难险阻的勇于担当,才能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在实践中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带领人民不断取得新胜利。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兴业之本。我们党“靠实事求是吃饭”,不搞本本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才能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事实证明,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事业发展才会有活力、有动力。中国发展到今天,发展环境和条件变了,发展理念就自然要随之而变。如果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就会落后于时代,处于被动局面。只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五大发展理念上来,自觉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用好,才能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奋力闯出新常态下的发展新路。

  艰苦奋斗是成事之基。井冈山时期,从领袖到士兵,大家“有盐同咸、无盐同淡”,靠着红米饭、南瓜汤度过艰苦岁月,不断巩固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今天生活条件改善了,但艰苦奋斗的本色不能忘、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能丢。领导干部作为人民勤务员,更要尚俭戒奢、廉洁奉公,逢事想在前面、干在实处,才能在关键时刻冲得出、顶得上、担得起,带领群众干一番事业。

  依靠群众是力量之源。当年,苏区干部相信群众、关心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的好作风,唤起了广大工农,形成了不可战胜的力量。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新形势下,广大干部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努力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就能进一步赢得群众信任,汇聚起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三,苏区精神

      2011年11月,习近平同志指出:“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苏区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艰辛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革命精神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长征精神的直接源泉。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苏区精神“既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也是今天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来源”。

四,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1、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著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3、公元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离开江西中央苏区进行战略大转移,至1936年10月止,红军走过了赣、闽、粤、湘等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行程达两万五千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4、万里长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渡湘江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过草地、翻雪山等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更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来自作品集党史军史

Copyright 2011-2019 by www.nc81.cn All Rights Reserved 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 地址:南昌八一大道418号电话:0791-86239870
联系及投稿电子邮箱:luntan81@163.com赣ICP备19000874号-1 技术支持 格网科技 浏览量:6221139